研究發現,三十年來兒童含糖飲料消費量增加了近 23%

一項跨越 30 年、185 個國家的新研究顯示,世界上幾乎每個地方的孩子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喝更多的蘇打水和其他含糖飲料,而兒童肥胖率也在攀升。

研究顯示,2018 年,兒童平均每週喝 3.6 份含糖飲料,比 1990 年增加了 22.9%,增幅比成人更快。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由美國、希臘、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研究人員領導。

在此期間,兒童肥胖症呈現同步上升趨勢,目前影響約1.6億人全球各地的兒童和青少年。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美國塔夫茨大學食品即醫學研究所所長達裡烏什·莫紮法里安(Dariush Mozaffaria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應該給全世界幾乎每個國家敲響警鐘。

研究人員研究了含糖飲料 (SSB),其中包括蘇打水、能量飲料和果汁飲料,但不包括 100% 果汁和蔬菜汁、無熱量人工甜味劑飲料以及加糖牛奶、茶和咖啡。

先前的研究表明,含糖飲料與肥胖風險較高在年輕人中,這又與更多健康問題成年期間,包括第 2 型糖尿病、心臟病和某些癌症。

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兒科教授、兒童基金會主席Berthold Koletzko 博士表示:「這對個人健康造成了非常高的代價,不僅是在兒童時期,而且是長期健康,而且對社會也造成了很高的成本。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在新報告中,全球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含糖飲料攝取量高於年齡較小的兒童。在大多數地區,城市地區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兒童的發生率也較高,但高收入國家並不存在這些差異。

科萊茨科說,這可能是因為在低收入國家,城市地區的人們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有更多的錢,因此更有可能選擇含糖飲料,而在高收入國家,情況恰恰相反。

「這是一個負擔能力的問題,」科萊茨科說。

地區差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以及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整體攝取量最高(分別為每週 9.1 份和 7.3 份)。即便如此,2018 年拉丁美洲兒童平均飲用的含糖飲料仍比 1990 年略少。

1990 年代和2000 年代初,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糖價下降,然後最近又回升——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變化反映了該地區的經濟趨勢和健康飲食運動的興起,以及反對抑制含糖政策的產業遊說。

「在拉丁美洲和其他經濟改善的地區,也一直觀察到負責超加工食品的跨國公司的影響、針對年輕人的營銷策略、缺乏(或糟糕)限制SSB攝入量的監管措施,」研究人員說。

繼1990 年至2005 年期間兒童含糖飲料消費量激增後,西歐和北美等高收入國家的兒童含糖飲料消費量在2005 年至2018 年期間也有所下降。較少的含糖飲料所致。

研究人員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期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含糖飲料攝取量增加了106%,2018 年達到平均每週4.2 份,這使其成為該地區的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在兒童人口最多的 25 個國家中,墨西哥報告 2018 年兒童含糖飲料攝取量最高(每週 10.1 份),其次是烏幹達(6.9 份)、巴基斯坦(6.4 份)、南非和美國(6.2 份)每個)。

同時,印度和孟加拉的水平最低,各為每週 0.3 份。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孩子幾乎每天都會喝含糖飲料。在分析的 185 個國家中,有 56 個國家的兒童平均每周至少飲酒 7 份,這代表著 2.38 億兒童和青少年,即全球年輕人的 10.4%。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勞拉·拉拉·卡斯特(Laura Lara-Castor) 表示,研究結果強調「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政策幹預,以儘早改變行為,並預防與兒童期含糖飲料攝取相關的不良後果」。華盛頓在一份聲明中說。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幹預措施可能包括稅收、對含糖飲料標籤和行銷的監管,以及學校限制兒童接觸這些產品的努力。

莫紮法里安說:“我們看到的攝入量和趨勢對公共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為了人口的健康,我們可以而且必須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