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庫斯 15 歲時第一次嘗試「氧」(羥考酮的縮寫)時,他被它帶來的欣快感迷住了。
四年後,他深陷毒癮之中。無論是在學校與老師交談,或是與朋友玩電子遊戲,他都陶醉其中。
羥考酮是鴉片類藥物的一種,是從罌粟中提取的一組物質,包括海洛因和嗎啡。
這些藥物通常被視為強效止痛藥,但它們的舒緩作用以及它們帶來的短暫但強烈的幸福感很快就會導致成癮。
由於其強烈的鎮靜作用,它們還會顯著減慢呼吸並導致窒息。
當馬庫斯拿不到藥時,他出現了戒斷症狀,例如胃痛和無法控制的顫抖。
「這真的讓人難以忍受。我感覺非常糟糕,無法思考其他事情,」他說。
在老師和朋友的支持下,這位 19 歲的年輕人現在正在接受毒癮治療。
馬庫斯當然不是丹麥唯一陷入鴉片類藥物流沙的青少年。
專家表示,他們發現全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服用止痛藥並上癮。
「這很嚴重,」哥本哈根西南部格雷夫鎮青少年成癮中心的丹麥成癮治療專家克里斯蒂娜·埃克曼說。
她說,該機構登記的 20 名青少年中有 6 人是因為對鴉片類止痛藥(尤其是曲馬多)上癮而入院的。
「假設他們有四個朋友,然後突然就有 20 到 30 名年輕人帶著他們。這只是我們所知道的,」埃克曼在接受丹麥廣播公司 TV2 採訪時說。
據丹麥去年的報告稱,該問題在該國西部城市年僅 12 歲的兒童中也很普遍。
他們直接在街上購買鴉片類藥物,或透過 Snapchat 和 Tiktok 等社群媒體購買。
應對青少年焦慮
專家表示,丹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濫用鴉片類藥物,因為他們服用這些藥物既是為了獲得快感,也是為了應對焦慮。
「大量研究表明,許多年輕人不快樂,承受壓力,感覺不夠好。對於其中一些人來說,它可以緩解這些情緒,」歐登塞毒品中心的成癮顧問託本·萬斯特德 (Torben Vangsted) 告訴 TV 2。
專家認為,阿片類藥物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年輕的丹麥人並不認為它們是危險藥物,而是可以從醫生那裡得到的藥物。
艾克曼說,這些可能是“好女孩”,你不會懷疑她們會吸毒,而且她們自己也認為服用藥物不會使她們上癮。
但專家警告說,對鴉片類藥物的耐受性可能很快就會出現,這意味著藥物需要越來越大的劑量才能產生相同的效果。
「你接受的越多,當你想要停止或無法抓住它時,問題就越大。它會導致焦慮和不安——許多你一開始就認為它是這樣的,」Vangsted 說。
馬庫斯對此表示同意,他希望他的故事能幫助至少一名毒癮患者尋求幫助。
「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因為它讓我平靜了很多,如果我沒有喝醉地躺著,我就會出現戒斷症狀,」他說。
「這不僅僅是樂趣和遊戲,它是一種嚴重上癮的藥物,它真的會很快毀掉你的生活——經濟上,是的,還有身體上」。
專家現在敦促父母在孩子表現出異常行為時更加關注他們。
哥本哈根最大的公立醫院 Rigshospitalet 的高級醫生 Per Bjørn Føge Jensen 說:“通常很難集中註意力,這也意味著你會突然忘記預約。”
「也許你正在努力跟上學業,也許你請了病假。突然之間,你就到了一個你不想去的地方」。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