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成功地對蚊子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它們無法傳播瘧疾,這種疾病每年導致超過 50 萬人死亡。
這些變化導致蚊子的壽命縮短,而蚊子體內引起致命感染的寄生蟲則生長得更慢。
這減少了蚊子存活足夠長的時間來攜帶完全成熟的寄生蟲並將疾病傳播給它們叮咬的人類的機會。
瘧疾由惡性瘧原蟲傳播,這種寄生蟲在雌性瘧蚊體內生長並成熟。蚊子在野外平均能存活 7 到 10 天。
倫敦帝國學院的喬治·克里斯托菲德斯教授說:“大多數蚊子從來沒有機會傳播寄生蟲。只有 10% 的蚊子壽命足夠長,能夠傳播寄生蟲。”
「透過延長寄生蟲在蚊子體內產生傳染性所需的發育時間,這 10% 現在變得小得多」。
「與此同時,我們設法縮短了蚊子的壽命。因此,現在將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可以阻止瘧疾在田間的傳播,」他補充道。
然而,與瘧疾的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基因驅動”
為了讓帶有修飾 DNA 的蚊子在自然界中生存並廣泛繁殖,它們需要反抗自然選擇。
「這些修飾使它們變得更弱,因為它們的壽命更短。因此,經過幾代後,它們將被自然選擇自然淘汰……除非你將其與我們所說的『基因驅動』結合起來,它將接受這種修飾並迅速傳播。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報導,基因驅動是一種基因工程,它有利於特定的遺傳特徵,以增加這些特徵在人群中快速傳播並傳遞給下一代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相信,這樣的「基因驅動」將使所有蚊子最終在幾代之內攜帶相同的 DNA 修飾。
然而,它引發了關於大規模釋放基因改造蚊子對人類、動物或環境是否安全的疑問。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