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在布魯塞爾峰會期間提出總額達 25 億歐元的國家投資計劃,呼籲私人投資與公共資金相匹配,以發展關鍵原材料的價值鏈。
這三個歐盟國家在本週舉行的 EIT 原料高峰會上表達了為國內採礦作業提供融資的意向,以確保能源轉型所需的關鍵原材料,併計劃在夏季之前提供資金。
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代表表示,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原材料基金將重點放在根據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CRMA) 確定的 30 多種關鍵礦物。鋰用於航空航太和國防工業的銅、電池金屬和稀土金屬將成為此舉的主要目標之一。
法國總理辦公室負責管理戰略礦產和金屬供應的官員本傑明·加萊佐 (Benjamin Gallezot) 宣布,政府將向該國國家礦產基金提供 5 億歐元,其餘資金將由私營 Infravia Capital Partners 籌集,最終籌集20 億歐元的目標。
這位法國人表示,該基金將涵蓋整個價值鏈——採礦、加工和回收——並將“持有項目的少數股權”,而這些項目需要“行業運營商來運營”。不過,加萊佐強調,該基金的整體戰略和投資目標將「與法國政府共同」確定。
義大利企業和製造部的阿爾貝托·卡斯特羅諾沃(Alberto Castronovo) 告訴觀眾,政府去年12 月斥資10 億歐元設立了國家「義大利製造」基金,並表示該法律預計私人投資者將貢獻「至少10 億歐元」。
卡斯特羅諾沃表示:“我們預計一系列項目將至少達到 20 億歐元,主要是股權投資。”
卡斯楚諾沃表示,義大利基金的任務旨在支持國家戰略供應鏈,參考CRMA採礦改造和回收,加速能源轉型進程和循環經濟模式。
德國已撥出另外 10 億歐元,由德國復興信貸銀行 (KfW Development Bank) 管理。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董事揚·克拉森強調,無論何時制定市場策略,「都需要股權」。
克拉森表示:「我們希望向歐洲、德國供應電力,為此,德國政府向我們提供了 10 億歐元的股權。」他補充說,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的角色是充當「少數股權投資」。
克拉森說:“我們需要有人從技術角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掌控全局。”
德國人將成立一個政府主導的“原材料委員會”,所有項目和相關承諾都將在該委員會進行談判並最終獲得批准。
當被問及這三個國家基金是否會相互競爭時,三位代表都否認了這個想法。
「採礦業非常大,需要大量投資。我們可以共同投資,並且我們需要所有此類投資。讓所有這些政府都進行投資是一件好事,」加萊佐特說。
卡斯特羅諾沃表示,“沒有競爭的空間,只有合作的空間”,這三個國家有著良好的合作和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