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臭氧層中的一個大洞正在繼續癒合,幫助南半球的天氣系統恢復正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
氯氟烴 (CFC) 化學物質在 20 世紀 60 年代廣泛使用後,我們大量使用,對臭氧層造成了難以置信的破壞。除了在工業上用於製冷和包裝材料的製造外,它們還用於髮膠等家用氣霧劑和空調裝置中。
雖然在低層大氣中釋放時相對無害,但當它們在平流層中受到陽光照射時會發生反應。這些化學物質釋放的氯會破壞臭氧層,臭氧層是一個保護我們免受有害太陽輻射的氣體保護層。隨著氟氯化碳的使用越來越多,南極洲上空出現了一個洞。
科學家也測量了臭氧消耗的另一個影響。事實證明,一些負責南半球天氣系統的重要氣流正在移動。哈德利環流是熱帶急流之一,它是造成熱帶雨帶、颶風和亞熱帶沙漠的原因,它的範圍也越來越寬。隨著這條帶變寬,南美洲、東非和澳洲的風暴數量和降雨量正在改變。
1987 年,一項名為《蒙特婁議定書》的國際合作條約禁止使用 CFC,以阻止這種潛在的災難性損害。該全球協議提議透過徹底停止生產諸如氟氯化碳等消耗臭氧層的物質來保護臭氧層。
自 2000 年以來,趨勢顯示出恢復,2019 年臭氧空洞是最嚴重的自被發現以來,它是最小的。科學家面臨的挑戰是證明這些變化,特別是在受影響的天氣系統中,是由禁止氟氯化碳的行動引起的,而不僅僅是自然波動。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先進的電腦模型顯示康復不僅僅是巧合。論文的合著者之一約翰·法伊夫(John Fyfe)表示:「在現實世界的觀察中,確定了臭氧驅動的環流趨勢暫停,首次證實了臭氧科學界長期以來從理論中預測的結果。 」
最重要的是,它證明有組織的全球行動可以用來扭轉環境破壞。主要作者安塔拉·巴納吉 (Antara Banerjee) 表示,下一個障礙是解決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班納吉說:“我們稱之為‘暫停’,因為極地環流趨勢可能會恢復、保持平穩或逆轉。臭氧恢復和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相反影響之間的拉鋸戰將決定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