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演奏古代樂器

當賈南德里亞·諾塞達 (Gianandrea Noseda) 指揮管弦樂隊時,他希望樂器能夠「模仿人聲……即使人聲不存在」。

他稱之為「義大利風格」的演奏,在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生涯中,諾塞達一直致力於向美國交響樂團注入他的義大利影響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諾塞達借給了樂團九件弦樂器,這些樂器是他親自從 1686 年至 1835 年間從義大利著名制琴師那裡獲得的。

這些樂器,包括七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對大多數管弦樂音樂家來說通常太昂貴。

「很難找到一位擁有史特拉迪瓦里鋼琴的音樂家。至少,我的記憶裡不記得了。史特拉迪瓦里琴總是屬於銀行、基金會、收藏家,」諾塞達說。

諾塞達十多年前就開始借用這些樂器。

「這是我回饋音樂給我的一點東西的方式。透過這種姿態,我激勵了管弦樂隊中收到這些樂器的演奏者,這有助於我提高弦樂聲音和管弦樂隊聲音的質量,」他解釋道。

這些歷史悠久的樂器在諾塞達和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最近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中佔據了中心舞台。

對音樂家來說,演奏珍貴的樂器迫使他們尋找新的聲音。

首席第二小提琴手 Marissa Regni 一直在演奏 1725 年威尼斯製造的 Santo Serafin。

「這是一種在耳下聽起來非常甜美的樂器……它非常甜美,但同時也非常豐富、甜美,」她說。

樂團在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包括由甘迺迪中心的內部作曲家卡洛斯·西蒙創作的原創作品。

「我認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之一是美國黑人音樂。將其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我認為這是一項特殊的任務,」西蒙說。

2 月 26 日星期一,諾塞達和樂團在斯卡拉歌劇院充滿活力的演出標誌著國家交響樂團近十年來首次歐洲九城巡演的情感亮點。

這既是這位 59 歲老人的回歸,也是樂團在以嚴格著稱的斯卡拉歌劇院觀眾面前的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