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羅丹和米開朗基羅相遇會怎樣?人工智慧生成的雕像給了答案
世界上第一座鋁製雕塑「不可能的雕像」於 2023 年 6 月 8 日在斯德哥爾摩的 Tekniska 博物館展出。-版權喬納森·納克斯特蘭德/法新社
版權所有喬納森·納克斯特蘭德/法新社
發表於
分享這篇文章
複製/貼上下面的文章影片嵌入連結:已複製
這座「不可能的雕像」完全由人工智慧(AI)創作,融合了米開朗基羅、羅丹和高村等五位雕塑大師的標誌性風格。
由包括米開朗基羅、羅丹和高村在內的五位雕塑大師組成的歷史夢想團隊在瑞典的一個工程團隊和三個人工智慧軟體程式的幫助下「聯手」。
結果是一座被稱為「不可能的雕像」的雕塑。這件不鏽鋼藝術品高150厘米,重500公斤。
「這是一座由五位不同的大師創作的真實雕像,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永遠無法合作,」使用人工智慧創作這件藝術品的瑞典機器工程集團山特維克的發言人保利娜·倫德( Pauliina Lunde) 說。
AI是如何創造雕像的?
山特維克的工程師透過向人工智慧提供由五位藝術家創作的大量雕塑圖像來訓練人工智慧。
這個想法是混合五位著名雕塑家的風格,他們各自在各自的時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記:米開朗基羅(義大利,1475-1564年)、奧古斯特·羅丹(法國,1840-1917年)、凱綏柯勒惠支(德國,1867-1945年)、高村光太郎(日本 1883-1956)和奧古斯塔·薩維奇(美國 1892-1962)。
該軟體提出了幾張 2D 圖像,它認為這些圖像反映了每位藝術家的關鍵方面。最好的影像被放入 3D 建模中。
該雕像在斯德哥爾摩國家科學技術博物館展出,
觀看視頻,了解 AI 是如何製作這座雕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