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一家博物館相信,它不必歸還納粹從猶太人那裡偷走的藝術品。蒂森-博內米薩國家博物館正在等待美國法院的判決,以決定是否可以保留法國印象派畫家卡米爾·皮薩羅的畫作。
無論美國法院是否決定歸還這些畫作,該判決再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從猶太家庭被盜的藝術品應該如何處理?納粹分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西班牙博物館和美國法院
畢薩羅的畫作《午後的聖奧諾雷街,雨的影響》自 1992 年開幕以來一直在馬德里博物館展出,估計價值超過 2800 萬歐元。
然而,聖地亞哥居民大衛卡西爾認為,它應該歸還給他的家族。卡西爾的曾祖母莉莉·卡西爾是一位德國猶太人,擁有這幅畫。納粹上台後,卡西爾於1939年逃離德國。
儘管在 1958 年,德國政府與莉莉·卡西爾就這幅畫達成了 232,000 歐元的貨幣和解,但如果這幅畫被發現,她保留追索這幅畫的權利。
此後,這幅畫多次轉手,直到1976 年瑞士的漢斯·海因里希·蒂森-博內米薩男爵(Baron Hans Heinrich Thyssen-Bornemisza) 購買了這幅畫。 ,直到1992 年將其藝術收藏賣給西班牙,蒂森-博內米薩博物館(Thyssen-Bornemisza Museum) 開幕。
這幅畫的法律糾紛始於 2011 年,當時卡西爾家族透過美國大使要求西班牙歸還這幅畫。 2015年,西班牙法院裁定這幅畫作屬於博物館。然後美國法院在 2019 年做出了同樣的裁決,理由是男爵和博物館都不知道這是被掠奪的藝術品。
該案隨後被提交給美國最高法院,但隨著上週決定將案件退回較小的法院,西班牙博物館很可能會保留這幅畫。
納粹偷走的畫作該歸還嗎?
在納粹黨統治期間,猶太家庭的無數藝術品被盜或沒收。戰爭結束幾十年後,不同國家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書寫20世紀的錯誤。
許多被盜的藝術品已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購買或收藏。在美國,法院通常允許博物館保留被盜藝術品的所有權。
在這種情況下祖克曼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38 年,紐約法院裁定萊夫曼家族無權獲得巴勃羅畢卡索的畫作《演員》,因為他們必須出售這幅畫以逃避義大利的迫害。
法院給出的理由是,這家人並沒有「在脅迫下」放棄這幅畫。這是一個特別令人驚訝的判決,因為它是在 1938 年被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而出售的。
但歐洲博物館和法院所做的決定更有利於猶太家庭。
其他畢沙羅畫作,「La Cueillette des Pois」或「摘豌豆」被歸還給一個法國家庭。巴黎一家法院裁定,這幅被法國維希政府偷走的畫作隨後的銷售無效,並且該藝術品返回了原來的法國家庭,並且沒有向最近的所有者提供補償。
法國的另一項裁決今年,包括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Gustav Klimt) 和馬克·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畫作在內的 15 幅作品回到了猶太家庭的繼承人手中。
“這是第一步”,因為“被損壞的藝術品和書籍仍然保存在公共收藏中。這些物品……本不應該在那裡”,文化部長羅塞琳·巴切洛特說。
該裁決是法國一項歷史性法律的一部分,該法律旨在簡化將被盜作品從公共收藏轉移到猶太家庭的過程。
還有今年,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將洛維斯·科林斯 (Lovis Corinth) 的一幅畫歸還給古斯塔夫·梅爾 (Gustav Mayer) 和艾瑪·梅爾 (Emma Mayer) 的繼承人,他們於 1938 年逃離法蘭克福前往布魯塞爾。
未退回作品
德國負責人稱,除了美國之外,另一個仍不願歸還藝術品的國家是德國世界猶太人大會,羅納德·勞德。
他聲稱德國在歸還納粹沒收的藝術品方面一直拖延,特別是與其他歐洲國家甚至美國引入的法律進行比較時。
「德國是一個做得太少的國家。德國負有做正確事的歷史責任。我們都知道大屠殺起源於那裡並從那裡傳播,」他說。
歸還納粹盜竊的藝術品長期以來將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根據藝術品的原產國和最終去向,其裁決也不同。儘管戰爭已於近 80 年前結束,但被掠奪的藝術品仍將繼續浮出水面,並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這甚至是湯姆·斯托帕德的最後一部戲劇《利奧波德城》的主題,該劇講述了維也納一個擁有克林姆特畫作的猶太家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