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爭端不斷,歐盟和中國同意就關稅進行談判

中國和歐盟已同意就針對歐洲市場上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關稅的提案進行談判。

公告週六,歐盟委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了通話。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這是新的、令人驚訝的,因為過去幾週未能達成具體的談判時間表。”

在取得突破時,哈貝克正在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外交訪問。

「我們距離終點還很遠,但至少,這是以前不可能邁出的第一步,」他補充道。

哈貝克是自布魯塞爾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歐洲高級官員,關稅可能高達商品總價值的48%。

作為歐盟委員會去年發起調查的結果,該措施於本月宣布。

該調查旨在確定歐洲競爭對手是否受到中國補貼的損害,中國補貼允許製造商人為地壓低成本。

中國否認了這些說法,稱其工業已自然繁榮。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善傑在會見德國哈貝克時表示,中國的成長「是競爭的結果,而不是補貼的結果,更不是不公平競爭的結果」。

電動車關稅將於 7 月 4 日起生效,但最終關稅將於 11 月確定。這些通常持續五年。

其他形式的中國綠色科技,如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也成為了該委員會的目標。

在周末的氣候與轉型對話中,哈貝克表示“這些不是懲罰性關稅”,而是旨在公平貿易競爭環境的糾正措施。

事實證明,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隊更不願意對中國實施保護主義政策。

原因之一是德國汽車製造業嚴重依賴中國市場。

「我們希望在歐洲、北美、日本、中國、非洲、南美等所有地方銷售我們的汽車,」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去年表示。 “但這意味著我們願意讓其他國家的汽車進入德國市場。”

在歐盟委員會進行調查後,中國已威脅對進口歐盟商品徵收多項關稅,包括五花肉和乾邑白蘭地。

由於擔心可能影響汽車產業的措施,擁有雪鐵龍、標緻、沃克斯豪爾、菲亞特等品牌的歐洲 Stellantis 也批評關稅「導致世界[貿易]分裂」。

然而,歐洲的主張仍然比美國總統拜登採取的做法更為溫和,後者上個月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 100% 的關稅。

中國現在敦促歐洲加倍履行計劃中的關稅,並威脅稱,如果其呼籲不被聽取,將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

中國商務部在周六發布的臉書貼文中表示,在歐盟反傾銷調查期間發現了「不當做法」。

聲明還說:“最近發布的預披露提出過高關稅,旨在打壓中國企業發展,是典型的保護主義舉措,中方對此已表明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娜·伯恩塞爾證實,「本週將在布魯塞爾舉行有關中國商品關稅的技術談判」。

她重申,「調查的任何談判結果都必須有效解決[進口產品]的有害補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