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和中國之間的天然氣供應競爭可能加劇

據一家公司稱,中國因 COVID-19 疫情而實施的封鎖措施結束後,今年該國的整體天然氣需求增加了 6%新報告英國顧問公司 Cornwall Insight 提供。

目前,中國對液化天然氣(LNG)的需求增加並未反映出這種需求,但專家指出,在未來寒冷的幾個月裡,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Cornwall Insight 首席研究分析師 Matthew Chadwick 博士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復甦推升天然氣需求,全球事件導致價格飆升,歐洲不能再抱持按需液化天然氣的幻想。”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更加依賴液化天然氣,此舉使歐盟減少了對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依賴。

2022年及2023年,歐盟平均每月進口112億立方公尺(bcm)液化天然氣,而2021年為每月6.6bcm。

向成員國進口主要來自美國(44%),儘管歐盟也依賴俄羅斯(17%)和卡達(13%)的液化天然氣。

去年,歐洲比預期更好地度過了寒冷的月份,冬季結束時,一般儲氣庫庫存已滿55.7%。

這項創紀錄的數字是由於溫和的氣溫和較高的能源價格而實現的,這反過來又導致需求減少,但康沃爾洞察公司的顧問建議歐洲人不要自滿。

查德威克博士表示:“從天氣模式到亞洲需求激增等多種因素,如果歐洲相信另一個高溫、低競爭的冬季,歐洲將面臨潛在的天然氣短缺。”

平衡液化天然氣與綠色環保

今年歐洲的冬季將再次比往常溫暖,但專家們對全球事件對液化天然氣供應的影響表示擔憂。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瓦斯工人罷工在澳大利亞,或損壞波羅的海連接管道,這些都是更廣泛的不穩定因素如何推高批發能源價格的例子。

由於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能夠支付比歐盟更高的天然氣價格,這使得歐盟處於弱勢。

這裡的一個解決方案是確保更多長期液化天然氣供應交易,而不是依賴所謂的“現貨市場購買”,這本質上是即時但不穩定的交易。

為了追求未來的能源穩定,歐盟也一直在改善其基礎設施以應對貿易瓶頸。

該集團的進口能力可滿足其天然氣總需求的40%左右,但各成員國對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利用仍參差不齊。

然而,在考慮長期能源計畫時,康沃爾洞察仍然建議歐盟繼續關注其氣候目標。

分析師表示,雖然液化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少 40%,比石油少 30%,但它仍然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這意味著它只能被視為過渡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