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經濟仍未能成長,該國本應成為整個歐洲的工業強國,但該國卻在能源價格高企、借貸成本上升以及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經濟復甦滯後等問題上苦苦掙扎。
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四月至六月季度德國經濟產出停滯不前。此前,由於俄羅斯烏克蘭戰爭造成的能源衝擊影響了歐洲最大經濟體,今年前三個月下降了 0.1%,2022 年最後三個月下降了 0.4%。
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週預測,儘管利率上升和通膨威脅加劇,全球經濟成長疲軟,但德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唯一萎縮的主要經濟體。
在德國,經濟受到多項挑戰的打擊。最重要的是,當入侵烏克蘭導致莫斯科失去大部分供應以及金屬、玻璃、汽車和化肥等能源密集產業的成本上升時,其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作為燃料工業的做法適得其反。
歐洲央行的利率上升給依賴借貸的建設項目帶來了壓力。與此同時,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在嚴格的 COVID-19 限制結束後的反彈低於許多人的預期。
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遠未令人滿意」。
他敦促對他在政府幫助下限制工業能源價格的提議採取行動,並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等面向未來的技術的投資,該提議遭到了部分執政聯盟的懷疑。
「德國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投資推動力和我們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喘息空間,」他說。
人口老化、企業和政府數位科技使用滯後、阻礙企業啟動和公共建設項目的繁文縟節以及熟練勞動力短缺等長期因素也給經濟帶來壓力。
然而,經濟放緩並不像典型的經濟衰退,因為就業機會充足,企業爭取工人並抱怨技能短缺。 5 月失業率僅 2.9%,遠低於歐元區 6.5%——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失業率之一。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將德國的情況描述為“經濟衰退”,經濟“陷入停滯和衰退之間的暮年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