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旗到底代表什麼?

世界上很少有國旗像歐洲國旗一樣容易辨認。藍色背景上的 12 顆星創建於 1955 年,在整個國際領域被用作歐盟的官方標準。

然而,這面旗幟直到 1985 年才被採用來代表當時的歐洲共同體,直到 21 世紀它才作為歐盟的主要像徵進入公眾心目中。其最初目的是代表歐洲委員會。

根據歐盟委員會對國旗的官方描述,其12顆星並不代表成員國;相反,他們「代表歐洲各國人民團結、團結與和諧的理想」。

歐洲共同體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採用引起了爭議,一些成員擔心這是創建歐洲超級國家趨勢的一部分,該超級國家具有國家的所有特徵並野心取代其成員國政府。

英國對一項建議修改設計感到特別惱火,該設計在星星圈中間有一個突出的“E”,因為它非常類似於女王的個人標準。

這些擔憂得到了緩解(首先是省略了 E),國旗現在被嵌入為「歐洲主義」的卓越象徵。

除了出現在從護照、汽車牌照到食品包裝等各個方面之外,它還經常成為反對當前形式的歐盟的右翼政治人物的目標。

愛它還是離開它

2014 年發生的一起臭名昭著的事件中,荷蘭反移民和反伊斯蘭政治家基爾特·維爾德斯(Geert Wilders) 表演了一場特技,他把國旗上的一顆星星剪掉,他的政黨在該國最近一次選舉中獲得了民意調查冠軍,這一舉動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另一方面,被稱為「留歐派」的反脫歐政客和活動人士繼續高舉旗幟抗議英國脫歐。

在大力支持留歐的倫敦舉行的 2019 年新年慶祝活動中,倫敦眼被歐洲色彩點亮。

現在,這面旗幟已成為逍遙音樂節最後一晚觀眾中的固定裝置,這項活動以前主要由英國自己的英國國旗主導。許多英國文化右翼人士對此奇觀表示憤怒。

同時,在尚未加入歐盟的國家,國旗所代表的意義遠不止於歐盟本身——正如它一直以來的意義一樣。

它在格魯吉亞針對所謂「俄羅斯法律」通過的激烈抗議中得到了突出體現,該國許多人擔心該法律標誌著歐洲價值觀轉向俄羅斯式威權主義。

提比利斯街頭的場景讓人想起2013年基輔邁丹廣場的場景,當時親歐洲示威者憤怒地抗議俄羅斯干涉其國家政治——這次抗議引發了暴力鎮壓,隨後俄羅斯首次部分入侵該國。 2014年烏克蘭併吞克里米亞。

歐洲國旗是被稱為「親歐盟獨立運動」的抗議活動的象徵之一。

喬治亞和烏克蘭都是歐盟成員資格的候選國——儘管在加入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在這兩個國家,渴望轉向歐洲、遠離俄羅斯的人民和政黨都將旗幟舉在了前面和中間。

該旗幟在其他渴望加入歐盟的非歐盟國家中也很引人注目。它在科索沃佔據顯著地位,科索沃甚至不是歐洲委員會的正式成員,而且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仍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但這面旗幟不僅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力。在 2024 年歐洲歌唱大賽上,由於以色列參賽引發的高度緊張,歐洲廣播聯盟 (EBU) 決定讓賽場盡可能保持非政治性,導致幾名隨身攜帶該歌曲的歌迷被沒收。

正如一位摩爾多瓦球迷告訴歐洲新聞台的那樣,許多人對國旗被禁止的象徵意義感到非常沮喪。

「當我們被告知 ESC 禁止使用歐洲國旗時,我們感到困惑,因為我們無能為力而感到沮喪,並且非常失望,」Dorin Frasîneanu 說。

“歐洲國旗體現了來自歐洲各個角落的整整一代年輕人的願望和理想,以及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和平與合作至上的歐洲的集體願望。”

諷刺的是,Frăsîneanu 指出,在 2023 年的比賽中,觀眾實際上是在揮舞歐洲旗幟 - 這是在英國舉行的比賽,英國是迄今為止唯一放棄歐盟成員國身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