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如果父親能夠待在家裡,新手媽媽的健康狀況會有所改善

讓父親在伴侶分娩後的頭幾個月內可以靈活地請假,這對新媽媽的健康有顯著的好處,一項新的研究聲稱

更靈活的政策

研究人員 Petra Persson 和 Maya Rossin-Slater 分析了歐洲國家瑞典 2012 年通過的新育嬰假政策的影響。

2012年之前,新手父母已經可以申請16個月的帶薪休假,並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分配大部分時間,直到孩子12歲為止。不過,一個主要限制是父母不能同時享有帶薪休假。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現在表明,對於母親產後的身心健康來說,這一切都至關重要。

透過研究大量的行政數據,從瑞典的出生記錄到請假申請和醫療記錄,研究人員注意到,2012 年政策實施後,抗生素處方減少了 11%。與改革通過前分娩的母親相比,母親在前六個月內的抗焦慮藥物處方減少了 26%。住院或看專科醫生的人數也減少了 14%。

抗焦慮藥物的下降在產後的前三個月尤其明顯。

此外,研究表明,對於有產前病史的母親來說,這對健康的影響更大,她們在產後幾個月可能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經濟學家表示,背後的解釋很簡單:更大的靈活性意味著家庭可以選擇在父親出現特別重要的日子裡讓父親留在家裡。事實上,這項研究的關鍵因素並不是產假的長度,而是他在母親最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帶薪休假。

父親的出現讓婦女們能夠休息,獲得急需的睡眠,或不要低估她們的醫療症狀,減輕了她們肩上的負擔,哪怕只是幾天。

該研究指出,“母親們因缺乏工作場所靈活性而承受著負擔——不僅是直接透過家庭組建帶來的更高的職業成本——而且是間接的”,並指出了生育帶來的高昂心理健康成本。

然而,研究人員研究的兩個領域並沒有顯示出顯著變化:抗憂鬱藥物和止痛藥處方。

一個被忽視的現實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大約有 10% 的孕婦和 13% 的剛生產的女性經歷過精神障礙——通常是憂鬱症。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增加,在生育後達到近 20%。

除了產後婦女自殺的風險較高之外,日益惡化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會對新生兒造成影響: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說,如果“受影響的母親無法正常工作”,那麼兒童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威脅。

患有產後心理健康問題的女性也必須面臨廣泛的恥辱。 2017年研究發表在《英國全科醫學期刊》上例如,研究發現,女性往往會隱藏或忽視自己的產後憂鬱症症狀,因為擔心醫護人員沒有同情心並被貼上「壞母親」的標籤。這些母親經常表現出痛苦或拒絕尋求專業幫助,可能會發現自己不知所措和孤獨。

擴大政治討論

這項新研究有助於擴大政策討論,佩特拉·佩爾森和瑪雅·羅辛-斯萊特說

目前,政治上關於帶薪家庭假的主要討論圍繞著尋找幫助縮小性別薪資差距的方法,為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場所靈活性和更少的職業挫折。

然而,瑞典的例子凸顯了生育所帶來的孕產婦健康成本,以及父親進一步的彈性如何能減輕這些成本。 「重要的是,不僅要考慮讓家庭獲得一些假期,還要讓他們有權決定如何使用這些假期,」羅辛-斯萊特補充道。

目前,17個歐盟成員國在孩子出生時就滿足了至少兩週的陪產假要求。然而,只有 13 家提供高薪陪產假,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只有 10 個歐盟國家為父親保留一段假期,但即使在這些國家,這項權利通常也可以轉移給母親

報告分析了整個非洲大陸關於陪產假的研究,指出「父親們通常會在孩子出生後立即休假幾天,但很少將這段時間延長到更長的育嬰假」——以至於非洲大陸90%的父親歐盟不使用育嬰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