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理贏得芬蘭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進入決選

前總理亞歷山大·斯塔布週日在芬蘭總統選舉第一輪中獲勝,並將在下個月的第二輪選舉中迎戰亞軍、前外交部長佩卡·哈維斯托。

這次投票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作為北約對抗俄羅斯前線國家的新角色以及歐洲的安全局勢,特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在計票完畢後,史塔布以 27.2% 的得票率領先第一輪,而 2019-2023 年芬蘭最高外交官哈維斯託以 25.8% 的得票率位居第二。議長尤西·哈拉阿霍 (Jussi Halla-aho) 以 19% 的支持率排名第三,其次是芬蘭央行行長奧利·雷恩 (Olli Rehn),支持率 15.3%。

第一輪的結果將於週二正式確認。結果將迫使競選於 2 月 11 日在 Stubb 和 Haavisto 之間進行決勝,因為沒有候選人獲得過一半的選票。

史塔佈在赫爾辛基一家餐廳舉行的選舉派對上對支持者表示:「與團隊一起取得這樣的結果令人感到溫暖。我很感激,也很謙卑。」他補充說,他不打算對第二輪的競選活動做出任何重大改變。

「這超出了我的想像,」斯塔佈告訴芬蘭公共廣播公司 YLE。

哈維斯托週日晚上在赫爾辛基舉行的選舉派對上表示:“我們已經進入第二輪。現在一切都清楚了。我非常高興和滿意。我們為此付出了努力。”

保守派與生態學家

55 歲的史塔布和 65 歲的哈維斯托是這次選舉的主要競爭者。

大約 450 萬合格選民從 9 名候選人中選出了接替極受歡迎的總統紹利·尼尼斯托 (Sauli Niinistö) 的人選,後者的第二個六年任期將於 3 月到期。他沒有資格連任。

史塔布代表保守的民族聯合黨,在2014 年至2015 年間領導芬蘭政府,此前曾擔任其他重要內閣職位,而前聯合國外交官、綠色聯盟成員、資深政治家哈維斯托則第三次競選此一職位。

與大多數歐洲國家不同,芬蘭總統在製定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擁有執行權,特別是在與歐盟以外的國家(例如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打交道時。

總統同時也是芬蘭武裝部隊的總司令,這在當前歐洲安全環境中扮演著特別重要的角色。

選舉的主題是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例如芬蘭最近加入北約、未來對俄羅斯的政策、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以及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的必要性。

芬蘭新領導人將於 3 月開始為期六年的任期,歐洲的地緣政治和安全局勢與現任領導人尼尼斯託在 2018 年大選後面臨的情況明顯不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芬蘭放棄了數十年的軍事不結盟,於4 月成為北約第31 個成員國,這讓與這個北歐國家有著1,340 公里邊界的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非常惱火。

北約成員國身分使芬蘭成為西方軍事聯盟對抗俄羅斯的前線國家,而距離芬蘭邊境僅 1000 公里的烏克蘭戰爭則提升了總統作為安全領袖的地位。

總統通常代表芬蘭出席北約峰會。

作為外交部長,哈維斯托去年簽署了芬蘭歷史性的加入北約條約,並與尼尼斯托和前總理桑娜·馬林一起在入盟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芬蘭的西部鄰國瑞典將在不久的將來加入北約,而最後一個拒絕加入的匈牙利預計將在二月底批准斯德哥爾摩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