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的報告,2016 年至 2021 年間,風暴、洪水、火災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導致超過 4,300 萬名兒童流離失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週五發布的報告估計,未來三十年將有超過 1.13 億兒童流離失所,該報告考慮了河流氾濫、旋風和風暴後洪水的風險。
乾旱等長期災難帶來的痛苦常常被低估。報告稱,在報告所涵蓋的年份裡,由於乾旱,兒童至少有 130 萬人次離開家園——其中一半以上發生在索馬利亞——但這可能被低估了。與洪水或暴風雨期間不同,乾旱期間不會進行先發制人的疏散。
在世界範圍內,氣候變遷已經導致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海平面上升正在侵蝕海岸線;暴風雨正在襲擊城市,乾旱正在加劇衝突。但儘管災難加劇,世界尚未認識到氣候移民並找到保護他們的正式方法。
「現實情況是,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繼續加劇,未來將有更多的兒童受到影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移民專家、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拉·希利 (Laura Healy) 說。
2016-21 年,因極端天氣而離開家鄉的 1.34 億人中,有近三分之一(即 4,300 萬人)包括兒童。近一半的人因暴風雨被迫離開家園。其中,10 名流離失所者中有近 4 人在菲律賓。
菲律賓、印度和中國因氣候災害而流離失所的兒童最多,佔近一半。
但平均而言,生活在非洲之角或加勒比海小島上的兒童更容易受到傷害。希利說,許多國家正在經歷「重疊的危機」——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因衝突、脆弱的機構和貧困而加劇。
離開家會讓孩子麵臨額外的風險。
兒童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依賴成人。未參與報告的駐越南人口販運和移民問題專家 Mimi Vu 表示,這使他們面臨被剝削且不受保護的風險。
「當你絕望的時候,你會做一些你平常不會做的事情。不幸的是,兒童往往首當其衝,因為他們是最脆弱的,他們沒有能力維護自己,」她說。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稱,越南以及印度和孟加拉等國家未來可能會有許多兒童背井離鄉,政策制定者和私營部門需要確保氣候和能源規劃考慮到極端天氣對兒童造成的風險。
在估計未來風險時,該報告沒有包括野火和乾旱,也沒有包括潛在的緩解措施。
報告稱,教育和醫療保健等重要服務需要變得“具有應對衝擊能力、便攜性和包容性”,以幫助兒童及其家庭更好地應對災難。這意味著要考慮兒童不同階段的需求,從確保他們有學習機會,到他們能夠與家人在一起,以及最終他們能夠找到工作。
“我們有工具。我們有知識。但我們的工作速度還不夠快,」希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