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需要最近慶祝的世界環境日就可以認為氣候變遷導致非洲各行各業許多人的生活條件異常艱難。
然而,我們很少人意識到,情況如此嚴峻,大約三分之一的非洲青年每天都在努力獲得清潔水。
在剛果布拉柴維爾,70% 的年輕人為獲得清潔水而奮鬥,而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比例為 50%。蘇丹的數字也類似。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和世界衛生組織 (WHO) 估計,非洲有超過 3.98 億人無法獲得可靠的飲用水。
9 億年輕人還缺乏足夠的衛生條件,非洲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依賴瓶裝水。在奈及利亞,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一番,達到十分之六。
非洲已經遭受氣候變遷的影響
非洲大陸 18 歲至 24 歲之間的一半人口(世界集體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青年人口)每月花費多達四分之一的收入購買淡水。
六分之一的人花費了超過一半的收入。
這一切與英國等歐洲國家形成鮮明對比,英國每天建議50公升水的成本僅為平均基本工資的0.1%。
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有很多;畢竟,非洲人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遭受世界其他地區人民的剝削。
但也許最大、最持久的影響將是間接的:氣候變遷。
世界上最脆弱的大陸
最深刻的諷刺之一是,從非洲提取的原料,然後在北半球進行提煉,從而迅速工業化,將對它們的原產地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非洲大陸的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不到3%,但非洲卻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地區。
山洪暴發、乾旱和其他劇烈的天氣模式日益嚴重地破壞了從海岸線到內陸地區的非洲生活方式,擾亂了非洲大陸許多地方本已陷入貧困的糧食和水不安全狀況。
所有這些每年都造成可怕的代價:美國醫學雜誌《刺胳針》報道稱,污染導致非洲 110 萬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記錄,由於極端天氣,120萬非洲人不得不逃離家園。
非洲青年了解氣候變遷的後果
有時,如果你穿越非洲,你可能會認為塵土飛揚的街道上的普通人很少考慮氣候變遷的影響或外國影響對其祖國造成的更深層次的後果,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
非洲年輕人尤其對這種成長感到極度煩惱——事實上,80%的人希望他們的政府在氣候變遷問題上採取更多措施,並希望他們推行能夠使他們的國家實現碳中和的政策。
十分之四的非洲青年認為氣候變遷會對他們個人造成傷害。一半的人真誠地相信氣候變遷將對子孫後代產生負面影響。
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對空氣、水和土地污染的影響以及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和嚴重的情況深感擔憂。
同樣的人非常擔心自然棲息地和農田遭受的破壞,以及隨之而來的作物侵染和蟲害的增加。
下一代的抱負、希望與恐懼
偷獵是困擾非洲的另一個問題。在貧窮的海洋中,非法捕殺野生動物既是收入的來源,也是食物的來源。
在這方面,我們的年輕人擔心偷獵對其自然遺產的影響,69%的人認為這種做法可能導致某些物種的滅絕。至少有一半的人認為偷獵活動增加。
然而,在加彭和加納等國家,人們非常清楚偷獵的短期利益,這導致人們對如何應對偷獵行為產生了分歧。
一般來說,66%的非洲年輕人認為應該禁止偷獵產品,在肯亞和衣索比亞等國家,這一比例上升至80%,但在奈及利亞和蘇丹,這一比例下降至33%。
所有這些調查結果都包含在第二版非洲青年調查(AYS) 中,這是對非洲青年的抱負、希望和恐懼的獨特深入研究,專門針對年齡在18 至24 歲之間的受訪者進行了調查,是下一代非洲領導人,但從未進行過調查來檢驗他們的想法。
真正的承諾顯而易見
當我們研究這項調查時,我們看到的是,下一代既沒有被剝奪權力,也沒有對他們的國家和大陸面臨的危險一無所知。
相反,這些人是一群積極、見多識廣、忠誠的公民,他們決心確保自己有機會過父母可能無法過的生活。
我們看到他們不會接受假新聞或空洞的陳詞濫調,而是讓他們的領導人在各種不同的問題上承擔責任,其中環境是關鍵問題之一,原因很簡單,他們正在承受以下後果:他人在出生前就已經做出的決定和行為。
同樣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們的承諾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承諾,而是植根於個人承諾和行動主義。
其中三分之二的人積極支持、參與或捐贈環境事業——由肯亞、加納和盧安達的年輕人領導。同樣比例的人正在積極努力減少自己的碳足跡。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但這還不夠——非洲沒有時間等待年輕人憑藉自己的力量成為領導者。
在世界環境日之後,這應該成為對希望投資非洲的進步公司和致力於非洲大陸的機構的響亮號角。一股支持浪潮正蓄勢待發,隨時準備為所有人的利益而利用。
正如非洲人所說: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獨自行動;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獨自行動;如果你想走得更遠,就一起走。
如果歐洲和世界認真地幫助非洲,他們必須與年輕人合作——年輕人將找到肥沃的土壤來播下改變的種子。
艾佛‧伊奇科維茨 (Ivor Ichikowitz) 是一位非洲實業家和慈善家。他是伊奇科維茨家庭基金會的主席,該基金會構思並資助了非洲青年調查。
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聯絡我們:查看@euronews.com發送推介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