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芬蘭和瑞典向北約提出申請。週二,赫爾辛基完成了聯盟史上最快的加入進程。但瑞典目前仍落後。
與此同時,烏克蘭戰爭仍在繼續,中國的立場引發了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的新擔憂,他指責北京散佈克里姆林宮的戰時言論並維持其經濟。
歐洲新聞台的埃菲·庫索科斯塔(Efi Koutsokosta) 在布魯塞爾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 進行了交談,討論了芬蘭、瑞典、土耳其、台灣和美中關係,這是全球對話的最新一集。
瑞典希望加入北約
芬蘭 週二正式成為北約軍事聯盟第31名成員。
但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託在一份聲明中堅稱,“如果沒有瑞典的加入,芬蘭的成員資格就不完整。”
歐洲新聞首先詢問安東尼·布林肯對瑞典加入聯盟的機會的看法。
「我相信這會發生。很快就會發生。我完全預計,到七月舉行的維爾紐斯峰會,即北約領導人峰會,瑞典將與芬蘭一起成為北約的兩個最新成員。北約。
「這是一個過程。當然,幾乎每個北約國家都已經批准了瑞典的成員資格。土耳其和匈牙利還沒有。但根據我聽到的一切,包括我們今天和昨天的會議上幾乎所有盟友,都呼籲瑞典將盡快加入芬蘭,我認為隨著領導人峰會即將在維爾紐斯舉行,我預計這一進程將在維爾紐斯完成。
土耳其為何試圖延後或阻止北約東擴?
3月下旬,土耳其議會批准了芬蘭加入北約的申請,清除了這個北歐國家遲遲未加入西方軍事聯盟的最後一道障礙。
但安卡拉因瑞典對其認為是恐怖組織的組織(特別是庫德族武裝組織和與 2016 年政變企圖有關的人員)的立場而擱置了瑞典的申辦。
「土耳其擁有合法利益,它與芬蘭和瑞典直接、良好地合作,試圖解決其中一些利益和關切。我想,隨著芬蘭加入北約,您已經看到了這一進程的成功。再說一次,我完全預計未來幾週和幾個月瑞典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無論如何,我預計在維爾紐斯峰會之前。
歐洲新聞台詢問美國國務卿,他是否認為土耳其一直在抵制北約擴張,以鼓勵華盛頓向安卡拉提供F-16戰鬥機。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我們支持土耳其升級F-16 計劃,其中包括新的F-16,包括對現有F-16 進行現代化改造。這對我們、對拜登政府來說,與加入進程無關向北約或就此而言,任何其他問題,」他說。
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作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三月下旬在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並提出了一項和平計劃。
迄今為止,中國表示希望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歐洲新聞詢問布林肯是否認為這種立場改變了。
「首先,中國人提出的和平理念,其中一些是積極的。確實。它們反映了中國長期以來所說的以及我們許多人長期以來所說的事情。但第一個要素主權應該是擺在桌面上的焦點,而中國的重點應該是說服俄羅斯真正尊重烏克蘭的主權,歸還其違反《聯合國憲章》、違反《聯合國憲章》的武力奪取的領土。
「我認為中國也試圖雙管齊下。它希望被視為試圖推進和平,同時,它繼續以不同方式支持俄羅斯,在國際機構中口頭宣揚自己的觀點,推動俄羅斯關於和平的宣傳。正如我們幾週前所說,甚至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
馬克宏總統和馮德萊恩總統在北京能達成什麼成果?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週四在法國領導人對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邊會議。
馬克宏和馮德萊恩曾表示希望鼓勵中國就烏克蘭戰爭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
「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給了它一些影響力。我不想誇大這一點,但給了它一些影響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告訴《歐洲新聞》。
「對俄羅斯來說,俄羅斯越來越依賴中國。它是這種關係中的初級夥伴,但它越來越依賴中國。所以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利用它對俄羅斯的聲音,它擁有影響力的程度,影響力它必須走向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這位歐盟主席呼籲歐盟與中國關係的經濟“去風險”,而不是華盛頓與北京貿易“脫鉤”的做法 - 特別是在高科技等領域。
「馮德萊恩總統的演講非常強烈,完全符合我們對中國的態度以及許多合作夥伴和盟友的態度。她是完全正確的。這不是脫鉤。這是關於去風險,」布林肯透露。
「例如,就經濟關係而言。是的,維持這種關係,因為這對我們所有人都很重要,但要確保在我們的安全可能面臨風險的關鍵領域——[我們降低風險。]我們所有這些國家都與中國有著複雜且非常重要的關係,我認為過去幾年你所看到的是美國和歐洲以及亞洲主要合作夥伴之間的日益趨同,以及如何行事的日益趨同。的關係。
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
台灣被中國視為分裂省份,台灣周圍的空中和海上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去年九月,美國總統拜登 (JoeBiden) 確認,如果中國決定攻擊台灣,美國將保衛台灣。
歐洲新聞台詢問安東尼·布林肯,他認為我們離中美之間的超級大國衝突還有多遠。
「我們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們不希望發生衝突。我們並不是試圖遏制中國。相反,我們希望維護和平、穩定,並創造機會。當談到台灣,我們的政策幾十年來都是一致的,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任何分歧都需要和平解決,雙方都不應採取任何破壞現狀的行動。
當被問及他是否認為這種情況現在正在改變時,布林肯說:“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取決於北京。”
「有人擔心,如果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的行動引發危機,將會對地球上的每個國家產生影響。
「每天 50% 的商業流量、全球 50% 的商業流量都經過台灣海峽,我們的智慧型手機、洗碗機、汽車所需的 70% 的半導體都是台灣製造的。如果中國的所作所為導致某種危機,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可怕的破壞性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希望每個人都負責任地行事。
「就美國而言,我們決心確保我們負責任地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這是其他國家所期望的,也是我們尋求做的。再說一遍,沒有人在尋求衝突。相當相反,我們希望確保避免這種情況,是的,只要公平,我們就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