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離婚」:捷克和斯洛伐克人相隔30年,在一起

Ondrej 和 Katarina 第一次見面是在 2008 年,當時距離他們的國家離婚已有十多年了。

他是捷克人,她是斯洛伐克人,他們認為他們的跨國婚姻並不罕見。

「我的叔叔是斯洛伐克人,有一位捷克妻子。我姐姐要和一個捷克男人結婚,」卡塔琳娜說。她的丈夫插話道:“我們很多人並不認為斯洛伐克是真正意義上的外國。”

1 月 1 日是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獨立國家 30 週年。國外所稱的「天鵝絨離婚」被認為是歐洲近代史上最和平、最成功的分裂。

儘管沒有徵求公眾的意見,但雙方的政治家在短短六天內就敲定了該協議,但沒有任何衝突或尖刻的意見。

今年的周年紀念增添了莊重感。普丁(Vladimir Putin) 於2022 年2 月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因為人們深惡痛絕地認為1991 年脫離蘇聯的烏克蘭人不是一個真正的民族,他們的領土應該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這兩個前同胞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在升溫,而蘇格蘭約一半選民的獨立願望仍在不斷高漲,加泰隆尼亞和比利時的分離主義主張也是如此。

斯洛伐克人現在是居住在捷克共和國的最大的外國人群體。他們的語言差異微乎其微。甚至在 2004 年兩國加入歐盟之前,兩國之間的旅行就相對簡單,自 1993 年起的關稅同盟意味著貿易是無縫的。

這導致了一些奇怪的現象。

安德烈·巴比斯擔任捷克總理直至 2021 年。但他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出生長大,直到 1993 年才搬到捷克共和國,當時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斯洛伐克總統祖札娜‧查普托娃在 2021 年底民調機構 CVVM 的一項調查中,他被評為捷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儘管我們中的許多人出生在一個國家,現在生活在兩個國家,但我們仍然擁有良好的關係並且能夠一起工作。我個人有一位斯洛伐克丈夫,」捷克眾議院議長馬克塔·佩卡羅娃( 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上週末在周年紀念儀式上開玩笑說。

儘管沒有人質疑雙方之間的兄弟情誼,但分手仍然是某些人的痛處。

另一位民調機構 Median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發現,47% 的捷克人和 62% 的斯洛伐克人現在認為分居是正確的決定。但 48% 的捷克人和 33% 的斯洛伐克人仍然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舉動。

「捷克老一輩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懷念感很強烈;年輕一代並不關心,通常也沒有意見。在斯洛伐克,情況或多或少相似。馬薩里克大學,告訴歐洲新聞。

當時很多人都反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共抵抗英雄在決定分離後的第二天就辭去總統職務。

天鵝絨離婚之謎在於,儘管當時有如此多的反對,但這一事件如此和平,幾十年後被視為成功,仍然可以進行。

簡短的歷史課

從很多方面來說,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比其形成更直接。

到20世紀初,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沒有享受過自己的國家幾個世紀,也沒有多少官僚合作的歷史。斯洛伐剋土地(或當時稱為「匈牙利北部」)由哈布斯堡奧匈帝國的布達佩斯統治。同時,捷剋土地納入維也納管轄範圍。

捷克的土地是哈布斯堡帝國的工業重地,而斯洛伐克的領土則較為農業化且未開發。

新教在捷克西部中心地帶波希米亞很盛行,而天主教在斯洛伐克人中占主導地位。 (根據定期民意調查,如今,捷克人是歐洲人中宗教信仰最少的人,而斯洛伐克人則是最敬畏上帝的人之一。)

然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民族主義大約在 19 世紀末同時發展,並且都以彼此可以理解的語言為中心。兩人都相信,如果他們共同合作,他們將有更好的機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獲得國家地位。

在 1918 年後的建國實驗中,許多其他仍然孤立的民族群體被吸收到其他國家。

同居對當時的政治家來說也很有意義。捷克斯洛伐克的國父兼第一任總統托馬斯·馬薩里克是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的兒子。斯洛伐克領導人米蘭·拉斯蒂斯拉夫·斯特凡尼克 (Milan Rastislav Štefánik) 早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布拉格學習。

此外,雖然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可能在自己的領土上佔多數,但也有大量的德國人、匈牙利人和烏克蘭人,這意味著捷克斯洛伐克注定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但斯洛伐克第一次嚐到從布拉格「獨立」的滋味是在 1939 年,當時其教權法西斯領導人約瑟夫·蒂索脫離布拉格,成立了納粹傀儡國家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不久之後,納粹德國入侵捷克全境,並以「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名義統治捷克直至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斯洛伐克重建,1948 年共產黨掌權後,將這兩個地區實行聯邦制。自治權是廣泛的。

共產主義的崩潰

決定性的時刻發生在 1989 年,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共產主義政權垮台。這在東歐是獨一無二的,主要是一場和平的事件,贏得了「天鵝絨革命」的綽號。

但社會主義的垮台也引發了當地人所謂的“連字符戰爭”,一場關於新的後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還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爭論,後者受到斯洛伐克愛國者的青睞。長達一個世紀的分裂在1992年達到了頂峰。

講英語的人將這一事件稱為“天鵝絨離婚”,這是對四年前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共產主義政權的和平天鵝絨革命的雙關語。不過,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使用者通常不使用這個術語。

一些外國觀察家將這次分離視為 1989 年共產主義垮台的延續,而且由於這兩個事件都是和平的,所以形容詞「天鵝絨」似乎很合適,菲利普·科斯特卡歐洲大學研究所教授解釋。

但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來說,1989年共產主義的垮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顯然是兩個不同的事件。 「分離並不是共產主義垮台的自然或不可避免的結果,」科斯特卡告訴歐洲新聞。 “它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持。”

1989 年當選捷克斯洛伐克總統的反共偶像瓦茨拉夫·哈維爾強烈反對離婚。斯洛伐克議會投票支持分離後的第二天,他宣布辭職。

1989 年共產主義的終結被視為民主事件,是數十年公民社會鬥爭和無權者勝利的令人喜悅的結果,而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則相當不那麼平等。

鄰國分手後的生活

1992年初,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為自己的聯邦領土進行了投票。捷克人選擇了由瓦茨拉夫·克勞斯領導的中右翼公民民主黨,該黨希望集中權力來啟動經濟自由化。

同時,斯洛伐克人投票支持民粹主義者弗拉基米爾·梅恰爾(Vladimir Mečiar),他致力於爭取斯洛伐克領土的更大主權。

幾個月後,在 1992 年 7 月,斯洛伐克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在布拉迪斯拉發舉行會議後,捷克和斯洛伐克談判代表僅花了六天時間就同意解散他們的共同國家。

但從未詢問過公眾的意見。政客決定不進行公投,因為他們認為這太危險了。

時任捷克聯邦議會主席揚·斯特蘭斯基(Jan Stránsky)在多年後的一本書中反思道:「當時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該國的一個地區說想要離婚,而另一個地區卻說相反的意見。

「我敢說,危險是如此之大,除非發生內戰,否則就不會停止,」他補充道。

大多數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接受了他們的新命運。今天很少人想要真正的團聚。 「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概念不僅是捷克人,也不是斯洛伐克人,這個想法已經載入史冊。

每隔幾年左右,兩國足球協會就會開會討論,然後拒絕改革捷克-斯洛伐克聯合聯賽以提高競爭力的想法。大多數時候,捷克和斯洛伐克樂團之間的二重唱,通常是對他們分手的哀嘆,都會成為排行榜冠軍。

但主要的教訓是,「和平分手後建立友好和健康的睦鄰關係是可能的,」科斯特卡說。然而,這種分離「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可能很難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