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法律糾紛可能使波蘭成為歐盟二等成員國看法

10 月 7 日星期四,波蘭憲法法庭——一個不完全獨立且部分由非法任命的法官組成的法院——作出了抗拒的判決表面上認為歐盟條約的幾項條款與波蘭憲法不一致。歐盟應如何應對?

波蘭案件由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親自提出,提出了有關歐盟法律至高無上以及波蘭憲法與歐盟條約之間關係的問題。但事實上,這遠遠不是一次真誠的司法對話。從總理在該案中的陳述和法庭的意見之間可以清楚地看出,該案試圖為波蘭政府在波蘭法院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行動提供法律掩護。

自 2015 年掌權以來,執政黨 Prawo i Sprawiedliwość (PiS) 組成的政府不斷削弱波蘭法官的獨立性,並廢除旨在維持波蘭權力分支之間分離的製衡機制。法官被強行從法院的一個部門調到另一個部門,或完全停職。一夜之間,檢察官被勒令搬到500公里外的另一個辦公室。

歐盟對這些威脅做出了遲來且最初不夠有力的反應:歐盟委員會針對波蘭啟動了多項侵權程序,歐盟法院(CJEU)對這些有爭議的「改革」做出了越來越嚴厲的判決。透過根據這些事態發展解釋條約,歐盟法院開始指示波蘭法官充分適用歐盟法律高於國內法的長期原則,從而防止該國的民主基礎進一步受到侵蝕。

波蘭政府自然不喜歡這種對征服司法系統的強力干涉。起初,政府以不真誠的對話和無視歐洲法院的判決為重點,拖延和拖延歐盟委員會的要求,同時將情況描述為善意的分歧歐盟應該如何建立。

今年,在歐洲人權法院(一個與歐盟無關的機構)發現波蘭「改革」的一些內容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後,這種說法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面對國際壓力,華沙選擇加大賭注,向憲法法庭尋求法律拐杖,政府可以用它來證明其駁回歐盟法院判決以及迫害拒絕讓步和繼續審判的波蘭法官的合理性。仲裁庭確實提供了這一點。

法庭上週的裁決是這場危機的另一個升級。從法律上講,歐盟機構和其他成員國不受這項史無前例的裁決的約束。希望波蘭司法機構的其他法院將拒絕尊重有缺陷的法庭所做的錯誤決定。

這場危機是否構成「Polexit」?很難說,因為人們無法將出於政治動機的法院做出的判決與觸發​​第50 條進行比較,第50 條是政府必須做出的離開歐盟的正式決定,通常是在公投之後,就像英國的情況一樣。但華沙襲擊歐盟法律秩序的後果可能是深遠的,有可能將波蘭變成歐盟的二等成員。

例如,歐盟法院可以得出結論,該國的法治已經受到侵蝕,以至於歐洲逮捕令等歐盟法律合作體係不再適用於波蘭。這種潛在的「合法政治排除」最終可能導致波蘭部分地被置於歐盟法律秩序之外,這一結果對所有參與者造成極大的傷害。

歐盟必須應對這項挑戰。布魯塞爾有多種工具可供使用。委員會採取侵權程序,然後向歐盟法院提起訴訟是一個自然的選擇,儘管這種選擇已經在華沙進行了嘗試和測試,但結果值得懷疑。

但更有效的是施加財務壓力。歐盟委員會已拒絕批准波蘭 360 億歐元的復甦計劃,並等待歐盟法院做出決定對華沙實施每日罰款其拒絕執行盧森堡先前的裁決。

新法治條件機制在近 10 個月的無所作為後,將歐盟資金的支付與尊重基本權利聯繫起來的法案可能最終被觸發。這個機制正面臨法律挑戰匈牙利和波蘭向法院提起訴訟。但兩國的論點都很薄弱,他們向盧森堡提出的案件顯然是為了阻礙歐盟委員會的努力。布魯塞爾不應等到法律程序結束才啟動該機制並暫停向那些違反歐盟法律的國家提供歐盟資金。

其他成員國也不應袖手旁觀。儘管一些國家的首都在上週的判決後發表了強硬聲明,並表達了對歐盟委員會的全力支持,但仍有透過外交和施壓來幫助布魯塞爾擺脫困境的空間。

至關重要的是,其他國家可以在歐盟法院起訴波蘭,指控其損害法治並威脅歐盟法律秩序。此類案件將證明他們的言論得到了具體行動的支持,如果原告要求採取臨時措施來制止波蘭政府一些最惡劣的行為,這些案件可能會迅速產生效果。

然而,有些國家認為這種訴訟政治性太強,對雙邊關係來說風險太大。這些擔憂並沒有阻止波蘭的鄰國和忠誠的夥伴捷克共和國啟動州際案件關於波蘭圖魯夫電廠造成的環境破壞。捷克人並沒有因為與朋友關係惡化的前景而退縮,其他自詡為「法治之友」的歐盟國家也不應如此。

除此之外,成員國不應將這種情況視為「波蘭與歐盟」的衝突。波蘭人不想離開聯盟:儘管社會高度兩極化,但民調顯示,歐盟遠比法律與公義黨政府本身更受歡迎。

波蘭在歐盟的合作夥伴應該以實際的方式證明,他們站在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的獨立法官和檢察官這邊。猶豫是沒​​有用的。

Jakub Jaraczewski 是民主報告國際 (DRI) 的研究協調員,該組織位於柏林,致力於分析世界各地的民主發展。

本文是《歐洲新聞》每週政治通訊《簡報》的一部分。點擊此處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