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爾·克羅斯利
北京 - 一位高級衛生官員表示,中國週四拒絕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冠狀病毒起源進行第二階段調查的計劃,其中包括病毒可能從中國實驗室逃脫的假設。
世界衛生組織本月提議對中國冠狀病毒的起源進行第二階段研究,包括對武漢市的實驗室和市場進行審計,呼籲當局提高透明度。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對記者表示:“我們不會接受這樣的溯源計劃,因為它在某些方面無視常識、違背科學。”
曾說,當他第一次讀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計劃時,他感到很驚訝,因為它列出了一個假設,即中國違反實驗室協議導致病毒在研究過程中洩漏。
世界衛生組織負責人 7 月初表示,由於缺乏中國傳播最初幾天的原始數據,對中國 COVID-19 大流行起源的調查受到阻礙。
曾慶紅重申了中方的立場,即出於隱私考慮,一些數據無法完全共享。
曾說:“我們希望世界衛生組織認真考慮中國專家提出的考慮和建議,真正把COVID-19病毒溯源作為一個科學問題來對待,並擺脫政治幹預。”
他說,中國反對將這項研究政治化。
專家們對病毒的起源仍有爭議。
首例已知病例於 2019 年 12 月出現在中國中部城市武漢。
今年五月,美國總統拜登命令助理尋找有關起源問題的答案,並表示美國情報機構正在尋求相互競爭的理論,其中可能包括中國發生實驗室事故的可能性。
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週四表示,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決定“深感失望”,並告訴記者“他們的立場是不負責任的,坦率地說,是危險的”。
曾慶紅與其他官員和中國專家在記者會上敦促世界衛生組織將起源追蹤工作從中國擴大到其他國家。
世衛組織聯合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表示:“我們認為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極小,沒有必要在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他說,應該進行更多的動物研究,特別是在有蝙蝠族群的國家。
不過,梁表示,不能完全否定實驗室洩漏假說,但他建議,如果證據確鑿,其他國家可以調查病毒從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
實驗室外洩理論的關鍵部分集中在武漢病毒研究所 (WIV) 決定在 2019 年關閉其基因序列和樣本資料庫。
當被問及這項決定時,武漢病毒研究所教授、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告訴記者,由於擔心網路攻擊,目前資料庫僅在內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