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自由日:歐洲新聞自由排名最低的國家是?

聯合國警告說,新聞界面臨“巨大損失”,因為它在世界新聞自由日強調了“資訊作為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該政府間組織表示,當前的冠狀病毒危機已迫使該行業關閉和裁員,而其他媒體機構則面臨「政治俘虜」。

結果是,在記者無法向公眾提供準確資訊的國家,出現了更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荒漠」。

今年四月,新聞業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發布了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強調了疫情如何為獨裁政權提供了打壓新聞業的藉口。

為了紀念世界新聞自由日,歐洲新聞台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指數,對歐洲排名最差的 10 個國家的新聞自由狀況進行了調查。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是一個被稱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國家」的國家,其新聞自由度在歐洲大陸排名最差。

去年八月亞歷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有爭議地連任總統後,該國對於記者的惡劣環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許多記者面臨逮捕和拘留獲獎理由:試圖記錄該國脫離蘇聯獨立 26 年來針對唯一一位擔任總統的政權所發生的廣泛抗議運動。

那裡的當局也切斷了對網路的存取。根據白俄羅斯網路觀察站”,“從 2020 年 6 月至今,白俄羅斯的網路訪問經常出現中斷,尤其是在抗議集會地點。包括行動互聯網在內的互聯網全面關閉是從選舉日開始的。直到 8 月 12 日早上,該國與萬維網的聯繫都被切斷。

無國界醫生組織和白俄羅斯記者協會收集的數據顯示警方故意對記者使用暴力,其「明確目的是堵住媒體的嘴」。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白俄羅斯是2020年歐洲對記者來說最危險的國家。驅逐出境。

白俄羅斯記者協會記錄了總統投票後幾個月內發生的 336 起拘留記者事件和 60 起針對記者的暴力事件。

火雞

保持著世界上監禁記者人數最多的記錄就在去年根據國際筆會和無國界記者組織報道,記者在批評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政府的工作中繼續面臨打壓。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在本屆政府執政期間,政府一直在消滅反對派媒體,並利用2016年失敗的政變企圖發布法令進一步鎮壓。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截至 2021 年,中國在監禁記者方面已超過土耳其,但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指數,中國仍是歐洲第二糟糕的國家。

「被監禁的風險以及受到司法控製或被剝奪護照的恐懼始終存在,」無國界記者組織說。

它解釋說,政府透過政府監管機構控制了約90%的全國媒體,並在發放記者證和廣告位方面採取歧視性做法。

在最近的案件中,歐洲人權法院命令土耳其向一名被監禁的記者支付賠償金,並裁定該記者因恐怖主義指控被無理定罪。

艾哈邁德·阿爾坦 (Ahmet Altan) 於 2016 年政變失敗一個月後被捕,並在監獄中度過了四年半,最近才被釋放。

土耳其政府對這位71歲的老人提起的訴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譴責。

在四月的一項判決中,歐洲人權法院的七名法官發現了「數起侵犯自由和安全權以及侵犯言論自由的行為」。

俄羅斯

俄羅斯進一步打壓新聞自由,不僅是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也是其與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最引人注目的批評者阿列克謝·納瓦尼(Alexei Navalny)作鬥爭的一部分。

歐盟和美國譴責納瓦尼被捕和監禁後對反對派抗議者和記者的鎮壓。

一月份,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表示,他對抗議活動中拘留記者和使用武力表示遺憾。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表示,美國譴責「俄羅斯當局連續第二週對和平抗議者和記者持續使用嚴厲手段」。

隨著數千名抗議者被捕,納瓦尼的同夥和反對派記者也遭到逮捕。被當局拘留

與此同時,該國的獨立媒體“奮戰了數月”,報道了 COVID-19 大流行和政府的應對措施,政府最終於 2020 年 12 月承認死亡人數是最初官方給出數字的三倍。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封鎖措施為當局提供了進一步阻礙記者在該國工作的理由。

保加利亞

在2021年的指數之前,保加利亞的新聞自由度連續三年在歐洲排名墊底。

無國界醫生組織稱為“歐盟的害群之馬”2020年,並堅稱直言不諱的記者「不僅不斷受到國家的誹謗和騷擾,而且還受到恐嚇和暴力」。

去年11月,總幹事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台辭職,告訴歐洲新聞,他對政府為改​​變該國新聞自由狀況而做出的「口頭承諾」感到不滿。

安東·巴爾塔科夫當時表示:“總幹事在上任九個月後就辭職……出了問題。”

蒙特內哥羅

根據無國界記者報道,儘管 2020 年新政府表示改善該國新聞自由的條件是首要任務,但並沒有重大的立法變化來實現這一目標。

同時,媒體的狀況並沒有實現該國的希望加入歐盟任何恩惠。

2020 年,委員會關於其提升地位的報告指出,除了言論自由之外,幾乎所有章節都取得了進展。

也提到了 2004 年編輯杜斯科·約萬諾維奇 (Dusko Jovanovic) 謀殺案未能偵破,以及 2018 年一名記者被槍擊事件。

烏克蘭

無國界記者組織對2014年烏克蘭革命導致前親俄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下台後針對媒體產業進行的所謂「期待已久的改革」表示歡迎。

然而,它表示,與俄羅斯正在進行的「資訊戰」對新聞自由產生了負面影響,包括禁止俄羅斯媒體和社交媒體、網路騷擾和叛國罪審判。

疫情期間,記者成為人身攻擊的受害者,大眾資訊研究所迄今為止在該國記錄了 170 多起此類事件。

烏克蘭在 2021 年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下降一位至第 97 名。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在 2021 年排名中仍排名第 93 位,無國界記者組織警告說,該國「是政府支持的聳人聽聞媒體傳播假新聞的犧牲品」。

記者繼續面臨“幾乎每天的攻擊”,無國界記者組織強調了針對記者安娜·拉利奇(Ana Lalić)的案件,她因在大流行期間報道當地一家醫院而被捕並被關押過夜。

政府利用 COVID-19 疫情通過了嚴厲的立法,使記者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但後來又被廢除。

匈牙利

在全球排名中,匈牙利位居塞爾維亞之上,排名第 92 位。

歐盟表示,對該國「媒體自由和多元化」的擔憂在二月才有所增加,當時當局吊銷執照該國第一家獨立廣播電台。

自 2010 年總理維克托·歐爾班 (Viktor Orban) 重新掌權以來,該國的獨立媒體一直受到威脅。

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通過的立法繼續將政府所謂的「假新聞」定為犯罪,阻止記者和公眾獲取資訊。

無國界醫生表示,這項禁止報告當地醫院的法律產生了“寒蟬效應”

北馬其頓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新冠疫情導致的緊急狀態使北馬其頓記者的處境更加惡化,並助長了針對媒體自由受到攻擊的「根深蒂固的有罪不罰文化」。

但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正在起草的新刑法應該會讓記者的生活更加安全。

摩爾多瓦

無國界記者組織在其 2021 年指數中將摩爾多瓦排在第 89 位,稱「所有權集中」和「缺乏編輯獨立性和高品質的新聞報道」是該國媒體面臨的挑戰。

這是一個擁有多元化「但極端兩極化」媒體的國家,這反映了該國的政治局勢。

----------------

1993年,聯合國大會宣布5月3日為世界新聞自由日。它的作用是讓公民了解侵犯新聞自由的情況。這提醒人們,全世界的出版物和社群媒體都受到審查、罰款、停職,而記者、編輯和出版商則受到騷擾、攻擊甚至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