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證實,英格蘭少數族裔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以及住院、進入重症監護室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對 1700 萬成年人的研究證實,即使考慮了貧困、職業、家庭規模和基本健康狀況等其他風險因素,少數族裔群體的風險仍高於白人群體。
研究發現,在第一波和第二波冠狀病毒之間,大多數少數族裔的住院和死亡人數差異有所縮小,但來自南亞背景的人的住院和死亡人數差異卻增加。
去年夏天,政府對抗體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英格蘭的亞洲人和少數族裔受 COVID-19 影響最嚴重。
發表在《刺胳針》雜誌上的最新研究使用數據分析平台來分析醫生收集的部分匿名健康數據,涵蓋英格蘭 40% 的地區。
種族由記錄中的參與者自行報告,研究人員將他們分為 5 個人口普查類別(白人、南亞裔、黑人、其他、混血),然後又分為 16 個亞組。
研究發現,在第一波浪潮中,與白人群體相比,幾乎所有少數群體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住院、入住加護病房和死亡的相對風險較高。
在第二波疫情中,南亞族群檢測呈陽性的風險仍然較高,住院、入住加護病房和死亡的相對風險也較高。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羅希尼·馬圖爾博士表示,結果表明“迫切需要找到適合英國不同種族人口需求的有效預防措施。”
「英國的少數族裔群體受到的因素影響尤為嚴重,這些因素也增加了 COVID-19 不良結果的風險,例如生活在貧困地區、從事一線工作以及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較差。
「我們的研究表明,即使考慮了許多這些因素,與英格蘭的白人相比,少數族裔的檢測呈陽性、住院、入住 ICU 和死亡的風險仍然較高。
馬圖爾博士表示,迫切需要解決受影響社區面臨的不利條件和結構性種族主義,“並改善獲得護理的機會並減少傳播。”
研究發現,南亞族群的體重指數、血壓或潛在健康狀況等健康因素在解釋過度風險方面發揮了最大作用。
家庭規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作者表示,這項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無法捕捉所有潛在的解釋變量,例如職業或與健康相關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