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我們應該擔心丹麥水貂的 COVID-19 突變嗎?

丹麥在 9 月透露,在北日德蘭半島有 12 人感染了變異的 COVID-19 後,丹麥將撲殺 1700 萬隻水貂,其中 8 人來自毛皮養殖業,另外 4 人來自附近社區。

這並不是水貂第一次感染該病毒並將其傳播給人類。 2020年4月,荷蘭一名水貂養殖場工人被診斷出感染了COVID-19,後來證明人傳水貂和水貂傳人都可能發生。

此後幾個月,義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美國均報告了水貂感染病例。

丹麥的不同之處在於,在水貂和它們感染的人類中檢測到的COVID-19 發生了突變,這表明即使製藥公司似乎即將研製出該病毒的疫苗,但新的(可能更危險的)毒株可能正在進化。

什麼是突變?

據歐洲疾病管制中心(ECDC)稱,自 2019 年首次在人類中發現以來,COVID-19 已發生至少 20 次突變。 2020 年10 月採集的樣本。

但當病毒從一個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時,突變可能會更加嚴重。該病毒在具有不同生物和基因組成的新宿主中適應和發展。當它傳回原始物種時,它可能是一種更強大、更有彈性的病毒。

這意味著,如果您對一種 COVID-19 病毒株具有免疫力(例如透過疫苗),但隨後感染了在不同物種中發生突變的另一種病毒株,您可能沒有免疫力。

有什麼好消息?

儘管新病毒株發生了突變,但科學家尚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病毒更加致命。

事實上,ECDC 指出,雖然病毒株在基因上有所不同,但感染水貂相關變種的患者的症狀並不比感染非水貂相關 COVID-19 的患者更嚴重。同樣,水貂養殖在全球農業中是一個相對較小的部門,水貂不太可能大規模跨境傳播 COVID-19。

ECDC 在其結論中表示,一般人群對人類健康的整體風險較低,而對於從事水貂養殖的人來說,風險則為中等。

同樣,雖然丹麥的疫情非常嚴重,但義大利 8 月發現一隻水貂感染了 COVID-19,儘管對其 1,500 隻水貂同伴進行了檢測,但沒有發現一隻水貂感染了病毒。

同時,在荷蘭,疫情導致該國將水貂養殖禁令從2021年1月提前至2024年1月,將受到動物權利組織的歡迎。

壞消息呢?

水貂變種因其對抗原性的影響而引起關注,抗原性意味著誘導免疫反應的能力。由於疫苗的目的是誘導免疫力,因此人們擔心 COVID-19 疫苗無法預防這種病毒株。

最糟的情況是動物與人類以及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傳播產生多種新株,理論上可能需要多種疫苗。考慮到開發疫苗需要很長時間,人們擔心 COVID-19 會不斷變異並且永遠不會消失。

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新病毒株對目前正在開發的疫苗不太敏感。

為什麼是水貂?

對 SARS-CoV-2 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動物是貓、獅子、老虎、雪貂、水貂以及兩種倉鼠和蝙蝠:埃及果蝠和金色敘利亞倉鼠。

水貂與雪貂同屬於一個科,早在 19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科學家就用雪貂來研究流感病毒,最近又用來測試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藥物。

雪貂之所以成為良好的實驗對象,是因為與科學家通常用作測試對象的老鼠不同,雪貂表現出與人類相似的症狀,包括發燒和打噴嚏。

但 COVID-19 在丹麥水貂中傳播如此之快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該行業的密集性質,其中涉及將數百隻動物關在鋼網籠中,並且彼此靠近。

歐洲是世界毛皮生產的領先者,每年生產超過 2,700 萬隻水貂顆粒,擁有超過 2,750 個農場,其中 1,100 個位於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