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紀錄片團隊表示,1994 年愛沙尼亞一艘遊輪沉沒,造成 852 人溺水,這起事件可能是與潛艇相撞造成的。
該計劃的製作者表示,他們派去探索愛沙尼亞號殘骸的遙控探測器在船體上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洞,該洞高 4 米,最寬處 1.2 米。
他們的發現本週在探索紀錄片《愛沙尼亞:改變一切的發現》中播出,專家在紀錄片中表示,破裂只能是由巨大的外力造成的。
1994 年 9 月 28 日凌晨,這艘渡輪在芬蘭附近的國際水域沉沒,船上 989 人中只有 137 人倖存。
愛沙尼亞、芬蘭和瑞典外長在聲明中表示陳述他們將共同評估紀錄片中提供的新資訊。
但負責調查這場災難的愛沙尼亞政府委員會的馬格斯·庫爾姆(Margus Kurm)表示:說與潛艇相撞是「最可能的原因」。
他補充說,新發現的洞不太可能是客車渡輪沉入海底時撞到水下岩石或懸崖造成的。
庫爾姆告訴愛沙尼亞國家廣播公司 ETV:“發現損壞的部分從未觸及海底。”
“[MS] 愛沙尼亞在 1994 年進行的潛水期間記錄了事故後的情況。”
對愛沙尼亞號災難的最初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這是由於船頭門被打開導致水湧入汽車甲板造成的。
該船沉沒時正從塔林前往斯德哥爾摩。
來自17個國家的乘客在這場災難中溺水身亡,其中包括501名瑞典人和285名愛沙尼亞人。
沉船中的許多屍體仍未打撈出來,根據愛沙尼亞、芬蘭和瑞典政府 1995 年簽署的協議,該地點禁止進行探索性潛水。
但據了解,紀錄片製作者使用了一艘懸掛德國國旗的船隻來探索沉船。
手錶:紀錄片導演亨里克·埃弗特森 (Henrik Evertsson) 表示,將攝影機送到沉船現場「非常必要,並且具有新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