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眾質疑下,香港開始大規模病毒檢測

香港開始了一項針對冠狀病毒的自願大規模檢測計劃,作為打破該市第三次爆發該疾病的傳播鏈策略的一部分。

病毒測試計劃已成為香港政治辯論的焦點,許多人對中國中央政府提供的資源和人員表示懷疑,並擔心在測試過程中可能會收集居民的DNA。

香港政府否認了這種擔憂,並表示樣本瓶上不會附加任何個人數據,並且樣本將在演習結束後在香港銷毀。

測試計劃於上午 8 點開始,居民前往 100 多個測試中心,測試中心有 5,000 多名志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周二的每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週二上午已有超過 10,000 人接受了檢測,其中包括大多數香港政府部長。

「這種大規模的全民社區檢測計畫有利於對抗疫情,也有利於我們的社會。林鄭月娥表示,這也有利於香港安然走出疫情,有利於恢復日常活動。

這座擁有 750 萬人口的城市已有超過 50 萬人提前報名參加了該計劃,該計劃將持續至少一周。它的目的是識別病毒的沉默攜帶者——那些沒有症狀的人——可能會傳播疾病。

政府預計將有 500 萬人參加該計劃,根據需求可能延長至兩週。

林鄭月娥促請公眾公正客觀地看待這項計劃,並呼籲批評者不要再阻止人們參加檢測,以確保該計劃能夠盡可能有效地檢測社區中的感染者。

香港7月初爆發最嚴重的疫情,部分原因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來自中國大陸的卡車司機和貨船上的水手不受檢疫要求。

在高峰時期,香港每天記錄超過 100 例本地傳播病例,而 6 月連續幾週沒有出現任何病例。

疫情已經放緩,該市週一僅報告了 9 例病例,這是兩週來首次每日感染人數降至個位數。不過,政府和一些專家表示,社區檢測可以幫助發現無症狀帶原者,進一步阻止病毒傳播。

呼吸內科專家許大衛教授表示,儘管感染人數減少,但無法追蹤感染源的病例比例仍維持在30%至40%之間。

「這意味著一定存在某種無聲傳播,因此社區測試在發現這些無聲傳播者方面發揮著一定作用,」該市政府公共衛生顧問許說。 “希望我們能夠識別這些人並將他們隔離一段時間,這可能有助於打破社區的傳播鏈。”

許說,如果大多數人參與的話,該計劃會更有效。

「如果只有一兩百萬人參與,那麼我們可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他說。

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呼吸科專家梁志超醫生等其他專家表示,由於長期且存在變數,檢測計劃對控製香港疫情僅起到補充作用。

梁說,大規模檢測可能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因為在疾病的早期發展階段並不容易發現,特別是如果一個人沒有症狀或最近沒有接觸過受感染的患者。

他說,即使大規模檢測可以識別出受感染的患者,他們也可能已經過了傳染階段。

梁振英表示,大規模偵測無法取代傳統的社交距離和接觸者追蹤措施,只能作為補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