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距離聯合國到 2030 年消除全球飢餓和營養不良的目標越來越遠,一份新報告警告說。
年度《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有近 6.9 億人挨餓。
這意味著自 2015 年首次設定目標以來,五年內人口增加了 6,000 萬人。
根據報告亞洲的飢餓人數最多,但非洲的人數成長更快。
消除飢餓是聯合國大會制定的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二項,計畫於 2030 年實現。
羅馬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的保羅溫特斯告訴歐洲新聞台,即使在冠狀病毒大流行出現之前,實現這一目標看起來也充滿挑戰。
「直到六年前,我們都做得很好,取得了很大進展,然後氣候變遷才真正開始襲來,」他說。
「過去,這只是我們擔心未來的一個概念,但現在天氣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出現了極端天氣事件。
「甚至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我們就已經看到由於氣候、衝突和經濟放緩,世界各地的飢餓人數有所增加,而現在我們又出現了經濟進一步放緩。”
但除了那些挨餓的人之外,世界上還有數十億人無法負擔健康飲食。
聯合國報告稱,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地區 57% 的人口無法負擔包含水果、蔬菜和堅果的餐點。
報告稱,即使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北美和歐洲地區,也未能倖免於缺乏健康飲食的人。
但健康飲食的成本至少比用米和馬鈴薯等大量生產的澱粉類食物填飽肚子貴五倍。
富含蛋白質和營養素的食物是全球最昂貴的食物類別。
溫特斯說,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是說服小規模家庭農場轉向生產更高價值的農作物:「我們知道世界正在城市化,世界各地有更多的超市,因此我們可以讓小規模家庭農場生產這些更高價值的作物。
“這對他們有好處——他們會比生產玉米或大米賺更多的錢——[而且]這對市場有利,會降低健康食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