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因應對新冠病毒反應遲緩而面臨一系列批評,但向東看仍然可以吸取教訓。儘管一些美國官員聲稱現在向亞洲學習已經太晚了,但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的政策表明了快速有效的預防是可以實現的。
這三個國家的政府都強調了保護公共衛生和尊重人權如何齊頭並進,並將人民置於短期經濟或政治利益之上。迅速和透明的應對措施控制了病例,同時保護了包括窮人和老年人在內的最弱勢群體。創新技術的使用雖然仍在評估和理解中,但似乎也發揮了作用。
新加坡決心不重蹈2000年代初未能阻止SARS病毒的覆轍,是最早採取預防措施的國家之一。幾天之內,它不顧北京的抗議,對來自中國的外國人實施了封鎖,以爭取時間,並在邊境口岸實施了篩選。在人們對這種病毒知之甚少的時候,政府迅速提供了準確的信息,這對於平息恐懼和囤積行為至關重要。
一旦人們清楚地知道人們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也可能具有傳染性,檢測、自我隔離和所謂的接觸者追蹤就佔據了首要地位。新加坡當局提供免費、優質的醫療保健,以領先病毒一步。透過詢問感染者的活動情況,衛生官員煞費苦心地追蹤了 5,000 多名高風險族群。這阻止了我們現在在美國和歐洲主要城市看到的那種徹底的社區傳播。
這種早期行動、廣泛的檢測和偵查工作在新加坡非常有效。這個城邦擁有 560 萬人口,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迄今確診病例不到 400 例,死亡人數為 2 人。截至 3 月中旬,已確診約 250 例病例,其中近 100 例在確診前已被聯繫。
在韓國,「免下車」檢測診所每天為數千人提供服務,已成為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截至 3 月 19 日,韓國已進行了超過 307,000 次檢測,是全球人均檢測次數最多的國家。相比之下,英國迄今已對約 64,000 人進行了檢測——這是歐洲第二高的水平,但遠未達到應對疫情所需的水平。美國的檢測也被推遲且成本高昂,這浪費了遏制感染的寶貴時間,並導致了一場悄無聲息的流行病等待爆發。
台灣雖然距離中國大陸僅約130公里,但也提供了經驗教訓。除了大規模檢測和接觸者追蹤之外,台灣還利用創新技術來對抗病毒。雖然需要充分了解對隱私的影響,但台灣利用大數據使醫院可以輕鬆獲取患者的旅行歷史的做法值得仔細研究。民間社會和公民也參與其中,創建了互動式地圖和其他線上工具來顯示哪裡可以提供口罩。
韓國、新加坡和台灣也透過資訊對抗新冠病毒,為大眾提供及時、準確和頻繁的更新。
這種做法與其他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其他國家當局淡化風險並壓制批評。例如,中國最初在報告病毒後以「散佈謠言」為由拘留並懲罰了醫生和普通民眾。在泰國,記者因質疑政府的反應和揭露腐敗行為(包括涉嫌囤積和倒賣數百萬個口罩)而面臨報復性訴訟。在美國,唐納德·川普攻擊媒體,破壞衛生官員的訊息,並且未能對反應遲緩承擔責任。
新加坡、韓國和台灣似乎正在努力平衡病患的隱私權與隔離確診或疑似病例的需要。例如,在台灣,當局向在家隔離的人提供配備 GPS 的手機,以便當局追蹤他們,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醫療保健系統的損失。在新加坡,患者工作和生活地點的詳細資訊可以在網路上即時取得(儘管沒有透露姓名)。韓國發布行動警報,讓人們知道他們是否在感染者附近。這些措施是否都得當,值得世界各國研究與借鏡。
當病毒僅限於亞洲時,歐洲和美國領導人對病毒表現出冷漠無情,失去了準備的關鍵機會之窗。當這些政府做出反應時,嚴厲的關閉措施無法阻止病例激增。醫療保健系統現在日益不堪重負,醫療團隊準備不足且裝備不足。恐懼和恐慌主導著公眾的言論。在歐洲和美國,人們確實感覺到最糟糕的情況還沒到來。死亡人數和案件量正在驚人地增加。
正如新加坡、韓國和台灣所證明的那樣,事情本來不必如此。它們有可能表明,有效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必須植根於基本人權原則,並依賴迅速和創新的行動。政府永遠不應該在大規模封鎖民眾和壓垮衛生系統之間做出選擇。隨著美國和歐洲為遏制新冠病毒而實施的限制措施令自由社會感到厭惡,亞洲國家可以提供許多教訓。
Binaifer Nowrojee 是該公司的亞太區總監開放社會基金會。
____________
您是您所在領域公認的專家嗎?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請透過 [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發送提案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