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化部長告訴他的追隨者“用法語說話”,引發了一場關於法國其他語言入侵的爭論。
週日,弗蘭克·里斯特 (Franck Riester) 在推特上發表了自己的呼籲,該帖子標誌著規範電視和廣播中法語使用的《圖邦法》(Toubon Law) 25 週年。
1994 年的法律禁止在所有電視廣播中使用外語,這意味著所有外語節目都需要配音。它還規定廣播電台必須至少有 40% 的時間播放法語歌曲。
里斯特說:“Loi Toubon已經25歲了!這是對我們憲法第2條的解釋:‘共和國的語言是法語。’”如果沒有這個簡單的要求,我們的日常生活將會如此不同:用法語說話!
雖然文化部長的言論在一個以其語言和文化而自豪的國家看來似乎是無傷大雅的愛國主義,但關於這個問題的辯論比這更複雜。
2015年,時任社會主義文化部長弗勒·佩爾林(Fleur Pellerin)引發了一場攪拌當她批評《圖邦法》時,她指出“語言總是在變化的”,並認為英語和義大利語等鄰近語言為法語帶來了數百個新單字。
佩勒林出生於韓國,會講法語、德語和英語,他當時辯稱:「法語並沒有處於危險之中,我作為部長的責任不是對其他語言設置無效的障礙,而是為我們所有公民提供手段讓它繼續存在。
批評者對里斯特的推文進行了猛烈抨擊,指出總統馬克宏經常使用英語習語。
“馬克宏本人使用英語口號!”迪迪埃·範·斯塔維爾 (Didier Van Staevel) 在推特上回覆。
電影高層克里斯托夫·庫爾圖瓦指出,法國頂級公司經常使用英文口號而不是法語,例如雷諾名為“Never Too Much”的廣告和法國航空的“France Is In The Air”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