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認為科索沃是其領土的一部分。科索沃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
20 年前,前南斯拉夫領土成為歐洲最暴力衝突之一的中心,這場衝突造成 13,000 多人死亡。
但兩國之間仍存在分歧。
但為何兩國關係如此動盪?歐洲新聞探索巴爾幹國家的歷史以及它們如何仍然捲入主權辯論。
早期關係
科索沃是個內陸小國,面積略大於塞浦路斯,擁有人口約200萬人。科索沃的大多數人口是阿爾巴尼亞族和穆斯林。
這是因為塞爾維亞早在中世紀就先將科索沃地區輸給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直到20世紀初才重新奪回了這片領土。
少數塞爾維亞人居住在該領土北部,靠近該地區與塞爾維亞其他地區的邊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索沃作為塞爾維亞境內的一個地區在很大程度上享有自治權。
暴力對抗
1989年,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塞爾維亞領導人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將科索沃直接置於貝爾格萊德的塞爾維亞政府管轄之下,而南斯拉夫的解體給該地區帶來了戰爭。
跟隨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腳步,科索沃宣布從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獨立,但並沒有走得太遠。很少有國家承認這個國家,同時,波斯尼亞爆發了暴力事件,穆斯林被趕出家園,這就是所謂的「種族清洗」。
到1996年,一個準軍事組織已經成立。科索沃解放軍(KLA)在針對米洛舍維奇的戰役中開始了武裝衝突。
塞爾維亞特警被殺1998 年初,科索沃解放軍領導人的 50 多名家庭成員遭到屠殺,隨著塞爾維亞警察在所謂的反恐戰爭中處決阿爾巴尼亞人,暴力事件進一步升級。科索沃解放軍也以自己的暴力行動作為回應。
據報道,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我們不會袖手旁觀,看著塞爾維亞當局在科索沃做他們在波斯尼亞再也無法逃脫的事情”說。
國際社會譴責這項暴力行為。
1998 年,隨著北約開始計畫對塞爾維亞實施軍事打擊,聯合國禁止向塞爾維亞出售武器並要求停火。干涉。然後是一個轉捩點:1999年,塞爾維亞特警在所謂的「拉查克大屠殺」中殺害了45名阿爾巴尼亞人。
北約隨後對塞爾維亞發動了為期77天的空襲,造成部分平民死亡。當塞爾維亞人離開科索沃、科索沃解放軍非軍事化時,已有超過一百萬人流離失所並開始返回該國。
獨立運動
科索沃成為聯合國管轄下的自治領土,聯合國的任務是確定科索沃的未來地位。
確定這一地位的談判於 2006 年開始,聯合國主持了科索沃和塞爾維亞之間的 17 輪談判,但芬蘭前總統馬爾蒂·阿赫蒂薩裡談判的科索沃獨立計劃並未得到批准。被拒絕塞爾維亞。
科索沃於2008年宣布獨立,但塞爾維亞仍不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儘管已有100多個國家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自 2011 年以來,歐盟一直主導兩國之間的談判,達成了多項技術協議,包括布魯塞爾協議旨在實現關係正常化並融合科索沃北部的塞爾維亞少數民族。
但在實踐中,協議內容含糊不清,幾經周折後,這一進程最終未能完成。
持續的緊張局勢
其中一個挫折是 2018 年 1 月科索沃北部塞爾維亞政客奧利佛‧伊凡諾維奇 (Oliver Ivanović) 被謀殺。他被槍殺後,關係正常化談判進一步推遲。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稱這起殺戮是「恐怖主義行為」。
同年年底,貝爾格萊德阻止科索沃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後,科索沃將塞爾維亞進口關稅提高至100%。除此之外,科索沃決定將其安全部隊升級為軍隊,塞爾維亞認為這是潛在威脅,可能引發貝爾格萊德的軍事反應。
但4月29日,科索沃總統哈希姆·塔奇和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將在法國和德國自2015年談判暫停以來組織的一次會議上坐在談判桌前,試圖找到打破僵局的具體解決方案。
在一個面試英國駐科索沃大使魯艾里·奧康奈爾向歐洲新聞台表示,雙方有動力就邊界問題達成協議,但這需要時間。
他說:“我們不需要快速達成協議,我們需要正確的協議,這需要雙方做好準備,與各自的人民交談,並準備好認真地坐在談判桌前。”
然而,由於科索沃拒絕徵收關稅,談判毫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