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歐盟對人工智慧的「壘球」態度將輸給中國的「強硬態度」 ǀ View

中國不僅僅是在追趕西方[...]。它正計劃超越西方經濟體,奪取全球人工智慧主導地位。中國正在製定複雜的國家人工智慧戰略,並分配大量政府資金以佔領人工智慧的全球市場份額。

Eline Chivot 和 Daniel Castro 的評論文章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發布報告探討了歐洲對人工智慧 (AI) 的看法以及全球人工智慧格局的發展狀況。該報告承認人工智慧在整個產業的價值,但在承認歐盟、中國和美國之間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的同時,它最終否認了歐洲贏得這場全球競賽的必要性,而是認為歐盟應該贏得這場全球競賽。這是一種幼稚的觀點,特別是考慮到中國不僅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展開激烈競爭,而且還渴望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以便在當今歐洲領先的行業中競爭。諷刺的是,即使歐盟的首要任務是塑造人工智慧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但如果它不領導這項技術的開發和採用,其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也將受到嚴重限制。

歐洲如果忘記任何競爭都涉及贏家和輸家,那就錯了——而且贏家往往是那些充滿熱情地競爭的人。如a所述哈佛商業評論文章,打「強硬球」和「壘球」的人之間是有區別的。他們寫道,強硬的玩家「一心一意地追求競爭優勢及其帶來的好處……他們選擇自己的策略,尋找競爭機會,設定創新的步伐,測試可能性的邊緣。他們為勝利而戰。他們確實這麼做了。相比之下,壘球運動員「並沒有非常認真地追求勝利……他們不是聰明而努力地奔跑,而是幾乎站在那裡觀看。他們玩就是玩。儘管他們最終可能不會成為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但他們肯定不會獲勝。

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打的是強硬的,而歐洲打的是壘球的。

正如委員會的報告所暗示的那樣,中國不僅僅是在追趕西方。它正計劃超越西方經濟體,奪取全球人工智慧主導地位。中國正在開發先進的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它還分配大量政府資金來佔領人工智慧的全球市場份額。到2020年,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與已開發國家並駕齊驅;到2025年,在人工智慧高經濟價值領域取得突破;到203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國內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約為1300億歐元。 2017年,中國獲得全球 48% 的投資投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而美國則為 38%。顯然,歐洲國家並未獲得最大份額。根據一個波士頓顧問集團的新研究85% 的中國企業已經採用或正在試驗測試人工智慧,而法國和德國的比例為 49%。中國開始發布[更多的人工智慧專利](https://cdn.aiindex.org/2018/AI Index 2018 Annual Report.pdf),比法國、德國和英國的總和還多,而且這一領先優勢已經大幅擴大。

與此同時,歐洲正在進行競爭,但似乎並不認真。歐盟委員會和成員國準備了“協調行動計劃” to increase investment, make more data available, and foster talent in pursuit of AI, the AI conversation in Brussels and many European capitals still revolves mainly around the potential risks from AI and the promotion of a responsible, trustworthy, human-centric approach to人工智慧.例證:委員會人工智慧高階專家組的首批成果之一是道德準則草案「值得信賴的人工智慧」。

但利用人工智慧的道德方法對提高歐洲的全球競爭力無濟於事。歐洲政策制定者應專注於增加歐盟企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和採用。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研究發現,2016年歐洲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落後,人工智慧領域的私人投資額為2.6至35億歐元,遠低於亞洲(7至110億歐元)和北美(13至200億歐元)。這個驚人的差距可能是Kai-fu Lee這位谷歌中國前總裁、一位專注於人工智慧的中國創投家最近表示,歐洲在人工智慧競賽中甚至沒有很好的機會獲得「銅牌」。

此外,歐洲才剛開始意識到中國不斷增加對歐盟企業的收購以及對歐洲科技產業的大量投資(自 2005 年起 220 億歐元)才是歐洲經濟的真正威脅。中國不僅展現了激烈競爭的意願,而且還表現出不公平競爭的意願——例如竊取智慧財產權來自外國公司。

歐洲還不該認輸。歐洲有許多對其有利的因素,例如對公共研究的長期承諾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加上一個最近的分析人工智慧新創企業生態系統的研究發現,歐洲的人工智慧新創企業數量是中國的兩倍(769 家,而中國則為 383 家)。但要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這還不夠。例如,歐洲現在可能發表了更多的人工智慧研究論文,但中國正在迅速追趕,論文數量[增加了150%](https://cdn.aiindex.org/2018/AI Index 2018 Annual Report .pdf)從2007 年到2017 年,每年約有6,000 篇人工智慧論文到15,000 篇。在同一時期內,歐洲的出版品成長了 70%,從每年 10,000 篇論文增加到 17,000 篇論文。

人工智慧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但歐洲幾乎沒有參與其中。歐洲不會透過旁觀哲學或應用人工智慧來贏得人工智慧競賽預防原則到人工智慧。相反,它需要採取強硬態度,專注於落實超越中國所需的投資、技能、數據和法規。

艾琳方舟是高階政策分析師數據創新中心,總部位於布魯塞爾。卡斯楚 (Daniel Castro) 是資料創新中心主任兼資料創新中心副總裁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

查看文章中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