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們為自己做事:剛果修女厭倦了停電,建造了自己的水力發電廠

阿方辛·西扎修女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穿著膠靴,白色面紗塞在建築工人的帽子下,負責管理她建造的微型水力發電廠,以克服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米蒂鎮每天停電的問題。

她與修女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晝夜不停地工作,為機器潤滑並檢查由附近水庫供電的發電機的刻度盤。

這個迷你工廠免費照亮一座修道院、教堂、兩所學校和一家診所。

如果沒有這家工廠,居民每週只能用兩、三天、幾個小時的電力。

55 歲的西扎脖子上掛著一個便攜式電壓表,她說:「這是產生電流的交流發電機,這裡有一個櫃子,可以向人們發送電流。我們就是在這裡進行調整的,它被稱為電氣櫃。

剛果是一個擁有約 9,000 萬人口的幅員遼闊的中非國家,大部分電力來自破舊且管理不善的水力發電系統。

政府與外國合作夥伴合作,努力提高這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陷入困境的電網的容量。批評人士稱,新項目過於關注為礦山供電和向鄰國出口電力。

據世界銀行稱,儘管有數百萬美元的捐助資金,但只有約 20% 的人口能夠使用電力。

Ciza 厭倦了依賴燭光和昂貴的燃油發電機,於 2015 年開始籌集資金建造水力發電廠。

當她還是年輕修女時,她學會了修理修道院周圍的電氣故障的技能,這說服了上級派她去學習機械工程。

Ciza 修道院花了三年時間籌集了所需的 297,000 美元(284,897 歐元)並建造了這座發電量為 0.05 至 0.1 兆瓦的發電廠。

感謝 Ciza 的努力,Miti 的 Maendeleo 中學的學生現在可以透過螢幕而不是書本學習電腦技能。

「白天很難找到電力。我們必須使用燃料來發電,但購買燃料非常昂貴。到了某個時候就不再可能了,所以我們被迫停下來,只教授電腦科學的理論當然,」校長Mweze Nsimire Gilberte說道。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