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移植已經成為現實。跨性別女性懷孕意味著什麼?

變性女性或其他沒有子宮出生的人會懷孕嗎?這個問題可能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但這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早成為現實。

2022 年初,據報道,新德里的一名外科醫生很快就會嘗試對一名變性女性進行子宮移植手術。該手術尚未在出生時被指定為男性的人中成功實施過,這一消息引起了人們對此類手術影響的一系列反應。

子宮移植仍然是一個相當實驗性的手術,但在世界各地,這些移植已經使一些患有子宮因素不孕症的女性成功分娩——長期以來被視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病症。

2014 年,瑞典實現了首例子宮移植活產。名兒童出生。

到目前為止,透過子宮移植分娩的婦女在出生時被指定為女性。但該領域的快速進步點燃了一些跨性別女性對懷孕可能性的希望。

Mats Brännström 是瑞典哥德堡大學婦產科教授兼主任醫師。他也是幫助分娩第一個透過子宮移植出生的嬰兒的醫生。

現在,他經常收到出生時被指定為男性的人發送的電子郵件,詢問有關該手術的資訊。

「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郵件,」他告訴歐洲新聞台。 「但我們有倉促介入的風險,因為我們有對此非常感興趣的患者」。

「我對他們說,我們還沒有做足夠的研究,但我認為未來是可能的。我想說,可能需要五年或十年的時間」。

他補充說:「如果這是一種有效且無風險的方法,我認為就不存在任何道德界限。」他指出,許多社會已經允許人們接受性別確認程序,幫助他們過渡到自我認同的性別。

「我們改變法律法規,我們對身體的其他部位進行矯正手術。所以這是其中的一部分」。

跨性別女性可以進行子宮移植嗎?

史蒂芬·威爾金森和尼古拉·威廉斯多年來一直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研究人類生殖的倫理影響。

他們告訴 Euronews Next,總體來說子宮移植還處於早期階段,在該手術成為主流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該大學政治、哲學和宗教系生物倫理學教授威爾金森說:“即使在現有的範式內,仍有大量研究要做。”

「因此,當跨性別女性接受[子宮移植]時,將會出現很多臨床和科學問題,並且有很多理由對將其推廣到另一個社區持謹慎態度,尤其是當它甚至還沒有進入臨床實踐時,或者這一切都是在相當有限的研究環境中進行的」。

「考慮對變性女性進行子宮移植肯定有基於平等的理由,」威廉斯補充道,他是同一係人類生殖倫理學講師。

「但也有荷爾蒙和解剖學方面的考慮,這意味著不可能直接將這種手術應用於變性人群」。

「因此,為了確保流程安全有效,需要在電腦、動物和屍體模型中進行大量研究」。

布蘭斯特羅姆本人強調,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需要做更多的研究,首先是將子宮移植到生物學上的雄性動物。

「為了讓這項技術在女性身上如此成功,我們在動物身上、雌性動物模型上進行了 10 到 15 年的大量研究,」他說。

「我們可能必須在雄性動物模型中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實際上將子宮移植到 XY [染色體] 大鼠或小鼠等身上。所以這些研究必須完成」。

有什麼影響?

但專家表示,假設子宮移植確實成為常規、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出生時被指定為女性的不孕症患者的方法,那麼有很多理由讓變性女性也能接受子宮移植。

「從道德上講,我看不出有任何原則上反對向跨性別女性提供這種幹預措施,」威爾金森說。

「這樣做有很多積極的道德原因。因此,如果我們將跨性別女性視為女性並接受她們的性別認同,並在法律和社會實踐中平等對待她們,那麼看起來她們的主張也同樣有力和其他人一樣」。

研究表明,許多女性認為懷孕經驗和懷孕本身極為重要。

威爾金森和威廉斯與其他研究人員合作,對 182 名跨性別女性進行了調查來研究他們的生育願望

超過 90% 的受訪者表示,子宮移植可以改善她們的生活質量,緩解性別不安的症狀,大多數人認為懷孕和生孩子的能力會增強她們對女性氣質的看法。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就像經歷懷孕的願望刺激了對患有子宮因素不孕症的女性進行子宮移植研究一樣,跨性別女性的子宮移植也應該以同樣的角度考慮。

英國達勒姆大學生物法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 Chloe Romanis 表示:“我強烈感覺到,子宮移植能夠帶來一種特定類型的體驗。”

「想成為父母是一回事,但想成為代孕父母是另一回事;這是一次非常獨特的經歷,」她告訴歐洲新聞台。 「人們會對此有強烈的感受,人們會覺得這體現了他們的身份,不僅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父母,而且作為一個女人」。

「所以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尊重的事情」。

子宮移植與其他手術有何不同?

關於子宮移植的問題是,目前它們在其他類型的移植中處於相當獨特的地位。

一方面,它們是暫時的。通常在臨床試驗中,女性透過移植獲得子宮,最終植入透過體外受精(IVF)產生的胚胎,透過剖腹產分娩,然後最終進行子宮切除術以切除子宮。

專家表示,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減少接受者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時間超過他們必須服用的時間,這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這與其他更常規的器官移植(例如心臟或肝臟移植)有很大不同,這些器官移植一旦植入受體體內就將是永久性的。

如果接受者要求永久性子宮移植,事情可能會變得有點棘手,特別是因為接受子宮並不像心臟移植那樣是一種挽救生命的手術。

與威廉斯一起工作的研究員勞拉·奧多諾萬(Laura O'Donovan) 表示:「這些移植手術並不是在出生時就沒有子宮的女性身上進行的,目的是鞏固她們的女性身份並使她們能夠來月經;這裡有一個明確的生殖目的。

「在挽救生命的移植中,顯然這種風險收益比、這種平衡有利於長期免疫抑制,因為你需要移植來維持生命,」她說。

她說,跨性別女性的子宮移植是不同的,因為「這是一種提高生活品質的移植,而不是挽救生命」。

這引發了有關捐贈和器官分配的問題 - 例如,如果捐贈者明確表示他們只想將子宮捐贈給順性別女性,而不是變性女性,該怎麼辦?您如何確定一位接受者的需求大於另一位接受者的需求?

“你如何在臨床上決定誰的需求更重要?出生時沒有子宮或癌症後接受子宮切除術的順性別女性,還是跨性別女性?”羅曼尼斯問。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這些事情具有難以置信的政治性,因為我個人認為這兩件事都很重要,對它們進行比較有可能讓兩組女性以一種……非常危險的方式相互對抗。而且它最終使少數群體邊緣化」。

有哪些法律上的考量?

除了倫理考量之外,也與法律考量有重疊,例如,拒絕對跨性別女性進行此類移植是否會違反反歧視法。

奧多諾萬說:“例如,在英國,根據《平等法案》,基於性別的歧視是違法的。”

平等法英國制定了一部歧視法,保護個人免受不公平待遇,防止基於種族、年齡、性別重新分配和其他受保護特徵的歧視。

因此,跨性別女性不能因為這個特徵而受到歧視,隨後,如果子宮移植成為主流,僅僅因為跨性別女性的性別認同而拒絕對其進行手術可能是違法的。

羅曼尼斯也指出,有一段時間,英國學術界對英國《2008年人類受精和胚胎學法案》存在爭議,該法案規定胚胎必須植入「女性」體內。

「可以這麼說,關於跨性別女性是否重要存在一些爭論。但顯然,大多數思想開明的人閱讀了我們的《平等法案》立法,並誠實地說,就法律而言,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 。

「因此,只要她們通過了法律程序(被承認為女性),如果她們有移植子宮,就可以接受試管受精,」她補充道。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這位學者認為子宮移植只是整個輔助妊娠技術中的一個——輔助妊娠技術未來的一小部分,還包括代孕,甚至人工胎盤或可能在體外妊娠的實體等。 。

「我認為這些技術有潛力真正改變我們對輔助懷孕的看法,」她說。

「我認為,只要它們以某種方式產生,它們就能為邊緣化群體帶來真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