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嚴重的 COVID-19 感染可能會造成相當於 20 歲老化的認知損傷。
科學家表示,這種影響對大腦的影響與 50 歲至 70 歲之間經歷的影響類似,並補充說,這相當於失去 10 點智商。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冠狀病毒感染可能會產生超出最初疾病範圍的後果,許多人就「長期新冠」症狀尋求醫療建議。
據報道,感染後數月內出現的長期新冠症狀包括疲勞、「腦霧」、記文字困難、睡眠障礙、焦慮等。
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住院患者表示,在急性疾病發生後三到六個月內仍然存在認知症狀,即使是輕微病例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英國劍橋大學和倫敦帝國學院科學家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急性疾病發生六個月多後,感染的影響仍然可以檢測到。
研究人員分析了 2020 年 3 月至 7 月期間在劍橋阿登布魯克醫院病房或重症監護室住院的 46 名 COVID-19 患者的數據。
其中 16 名患者在住院期間接受機械通氣。
他們在急性疾病後平均六個月接受電腦認知測試,測量記憶力、注意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
將他們的結果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小組發現患者的準確度較低且反應較慢,對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影響最強。
他們估計認知能力喪失類似於 50 歲至 70 歲之間的經歷,即智商下降 10 分。
研究的資深作者、劍橋大學麻醉科的戴維‧梅農(David Menon) 教授表示:「認知障礙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現象,包括癡呆症,甚至是日常衰老,但我們看到的模式——認知障礙COVID-19 的‘指紋’與所有這些都不同。
他補充說:“我們對一些患者進行了長達 10 個月的急性感染後追踪,因此我們能夠看到病情的緩慢改善。”
“雖然這在統計上並不顯著,但至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其中一些人很可能永遠無法完全康復。”
找字困難
患者得分特別差的任務之一是言語推理,這項發現支持了新冠疫情後常見的一個問題:找詞困難。
他們還發現處理速度較慢,這與先前在 COVID-19 後觀察到的大腦額頂葉網絡內葡萄糖消耗減少的情況一致,該網絡負責注意力、解決複雜問題和工作記憶等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有幾個因素可能導致認知缺陷,例如大腦供氧或血液供應不足、血管堵塞、微小出血,或者,正如新出現的證據所支持的,身體自身發炎反應造成的損害。
他們補充說,即使病情沒有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的人也可能有這些輕微損傷的跡象。
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帝國學院腦科學系的Adam Hampshire 教授表示:「光是在英格蘭,就有大約4 萬人因COVID-19 接受了重症監護,還有更多人病得很重,但沒有被收治入院。這意味著很多人在幾個月後仍然遇到認知問題。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幫助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