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工具包藝術 - 如何使用言語和聲音來對抗鎮壓

小鳥必須被抓住,

不然他就會逃到高處,

我們將會錯過機會

為了抑制他的小哭聲。

希臘策展人 iLiana Fokianaki 在偶然發現拉脫維亞詩人兼作家 Ojārs Vācietis(卒於 1983 年)的這些話後感到震驚。

她覺得他們對蘇聯教條的質疑是如此原始和誠實,他們啟發她創作了「必須抓住小鳥」——今年的生存工具包藝術節的標題,這是俄羅斯最大的當代藝術節之一。國家。

這部劇的想法遠非順應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引發的抵抗浪潮,而是在莫斯科軍隊開進之前就誕生了。不斷質疑什麼藝術在捍衛言論自由和自決權中所扮演的角色。

福基亞納基的展覽由拉脫維亞當代藝術中心組織,探討當今背景下的言論和聲音自由,以及各種形式的抵抗和拉脫維亞歷史。

「這是一個支持言論自由、反對獨裁主義和鎮壓的諷刺寓言,」福基亞納基解釋。 「這首詩讀起來是在言論自由和自決受到極右政治、民族主義和威權主義威脅的全球現實中緊急而及時的聲明。”

該展覽借用了《必須被抓住的小鳥》的標題,「著眼於反對各種類型的獨裁主義和鎮壓的文化實踐,」策展人說。正如詩歌是力量、自由的源泉,事實上,Vācietis 的一種生存方式一樣,生存工具包可以被描述為抵抗方式的目錄——人工智能、遊戲、音樂,甚至十字繡,都可以受僱於解放鬥爭。

言語的力量

該劇的某些元素本身就具有顛覆性。也許其中最主要的是聽見聲音咖啡館,西班牙藝術家多拉加西亞 (Dora García) 創作。

加西亞說,最初受到致力於消除聽到聲音的污名化體驗的獨立團體的啟發,後來演變為「向其他社區和其他抵抗、其他鬥爭開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支持小組。

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該計畫的重點是支持烏克蘭戰爭難民,努力建立他們與更廣泛的拉脫維亞公眾之間的相互理解。

節慶舉辦地點——裡加市中心一座歷史悠久的前銀行——設有一家快閃式「Hearing Voices」咖啡館,並與居住在拉脫維亞的烏克蘭業餘廚師合作。

無論焦點是什麼,加西亞告訴歐洲新聞文化,咖啡館承載著聲音聽眾的精神,他們不害怕打破禁忌:“咖啡館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並遵循他們的態度- 抵制恥辱,抵制邊緣化,抵制孤立和指責。讓我們創造一個安全、自由和辯論的地方。這就是抵抗。

如果討論和辯論構成了咖啡館抵抗的支柱,那麼莫斯科出生的藝術家安東·維多克勒的電影吉爾伽美士:看見深淵的她(《吉爾伽美甚史詩》的女性主義電影渲染)提醒參觀者言論本身可能是一種持不同政見的行為。

這部電影主要以庫德語(Kurmanji)拍攝,1980 年土耳其政變後,該語言被正式禁止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放映。隨附的時間表詳細介紹了世界各地被禁止語言的歷史,強調了語言的力量及其作為鎮壓和控制工具的禁令。

戰爭時期的藝術

《生存套件 13》在裡加圓頂廣場附近舉行,福基尼亞基描述道,“拉脫維亞民族解放過程中的關鍵事件發生了:後來被稱為歌唱革命的遊行和示威的背景。”

不太可能的英雄

俄羅斯侵略的背景無疑使來自前蘇聯國家的參展藝術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其中包括烏克蘭藝術家兼電影製片人米科拉·里德尼 (Mykola Ridnyi) 2017 年的錄像作品《NO!》。不! 《不!

「我有一種感覺,文化在戰爭期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並形成城市的和平未來,」里德尼在解釋他對主角的選擇時告訴歐洲新聞文化。 “他們都是來自文化界的人,儘管他們非常不同:一個酷兒活動家和詩人、一個時裝模特兒、一群街頭藝術家、一個電腦遊戲的創作者。”

Ridnyi 形容這些主角與「典型的戰時英雄」截然不同,他們都有自己的抵抗方式:質疑在如此充滿憂慮的背景下舉辦時裝秀是否合適,或者設計呼​​應戰爭現實的遊戲,以求獲得勝利。實例。

白俄羅斯藝術家魯菲娜·巴茲洛娃(Rufina Bazlova)和摩爾多瓦策展人索菲亞·託卡爾(Sofia Tocar)將刺繡作為一種更意想不到的異議工具,被託卡爾稱為「一種緩慢的抵抗方式」。他們正在進行的項目 Stitchit 使用傳統的白俄羅斯縫合來講述白俄羅斯政治犯的故事 - 全部採用紅白相間的顏色,這是對成為 2020 年反政府抗議活動標誌的紅白旗幟的致敬。

瑪麗娜·納普魯什基娜 (Marina Naprushkina) 的裝置作品《我想要一位總統》同樣探討了白俄羅斯政治鎮壓的主題。這位白俄羅斯政治藝術家和民主化倡導者藉鑒了佐伊·倫納德(Zoe Leonard) 1992 年的同名詩中的歌詞,並將其應用於反對亞歷山大·盧卡申科政權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中。

藝術家告訴歐洲新聞社,一張印有詩歌的海報以及納普魯甚金娜展示的畫作“提到了白俄羅斯當代的抵抗歷史,也提到了婦女受到歧視和邊緣化的歷史”,白俄羅斯的和平抗議行動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被女人淘汰了。

考慮到這一點,Naprushkina 特別向自 2020 年以來一直被監禁在白俄羅斯的音樂家和活動家 Maryia Kalesnikava 表示敬意。

從國家手中奪取權力,交給人民和地球

再往東走,哈薩克藝術家兼策展人阿爾馬古爾·門利巴耶娃(Almagul Menlibayeva) 回應通訊中斷和政府消息來源捏造的虛假敘述(2022 年1 月哈薩克斯坦的示威導致200 多人死亡),試圖將權力從國家轉移出來,並賦予個人聲音權力。

她的計畫「人工智慧現實主義」利用人工智慧來重建人類記憶,從目擊者的話語中建構強大的圖像。 「對我來說,這是在控制技術集中在權力手中的情況下的一種抵抗行為,」藝術家說。儘管人工智慧現實主義解決了哈薩克斯坦國家實施的暴力行為,但門利巴耶娃認為它“與當前的政治局勢、戰爭和俄羅斯的侵略有關”,尤其是因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部隊(主要來自俄羅斯)被邀請進入該國處理問題。

學習應對

隨著戰爭的深入,忍耐成為了一個口號——無論是對於那些在前線的人還是那些閱讀頭條新聞的人來說。出生於帕蘭加、現居倫敦的 Indrė Šerpytytė 在她的錄像作品《This is How We Win Wars》中展示了越來越多的士兵跳舞影片(最近添加了與烏克蘭戰爭有關的影片)。

她說,舞蹈是「那些試圖應對死亡、恐懼和失落的年輕人」的生存工具。 「在遠離戰鬥的這難得的幾分鐘裡,我們看到他們透過舞蹈以最親密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感。士兵們完全沉浸在運動中,在那一刻,他們是自由的,」藝術家解釋道。

另一方面,拉脫維亞藝術家克里斯·薩爾馬尼斯(Krišs Salmanis)展示了兩件裝置作品,概括了那些從遠處目睹戰爭的人所感受到的疲倦和絕望的聲音。 「結束時叫醒我」描繪了當Bucha 的戰爭罪行被發現時我的感受,」薩爾馬尼斯在談到他令人難忘但又令人平靜的作品時說道,作品中看到波浪沿著4x15 公尺塑膠片的長度蕩漾,聲音類似於緩慢的呼氣或「悲傷」的嘆息。

他為《生存套件 13》創作的第二部作品《戰略耐心》以水滴落下為主題,講述了儘管精疲力盡仍需要堅持:「這兩部作品都是關於耐心的。現在全面戰爭已經持續了半年,我們可能會感到有些失落。但即使我們屈服,邪惡也不會。

在展覽中心深處的一個小側室中,參觀者將看到克里斯塔普斯·埃普納斯(Kristaps Epners) 迷人的錄像作品《馬斯洛娃》(Maslova),在該作品中,這位拉脫維亞藝術家前往拉脫維亞最東部地區拉特加爾(Latgale) 的舊信徒祈禱所。 「老信徒們經歷並克服了許多不同的禁令和鎮壓。其中之一是禁止練習齊唱《茲南尼聖歌》,」艾普納斯告訴歐洲新聞文化。

然而,在馬斯洛瓦的祈禱屋裡,「可以聽到老信徒瓦爾瓦拉·波塔波夫娜·多羅費耶娃強烈而善良的聲音」。就像在歌唱革命中一樣,她的歌聲的象徵性抵抗表明聲音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抵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