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寶馬蘇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不滿意

寶馬和特斯拉上海宣布,由於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的關稅,他們正在起訴歐洲委員會。這兩家公司是加入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最新公司,包括吉利(Geely),塞納克(Saic)和比特(Byd),他們也反對這些關稅。

特斯拉的股價在周二下午下跌了2.32%;寶馬的股價下跌0.35%。

寶馬和特斯拉上海都在歐盟法院提起訴訟,但尚未透露進一步的細節。

去年,歐盟對特斯拉在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7.8%的關稅,而寶馬的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則以20.7%的關稅打擊。同樣,諸如吉利(Geely)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關稅率為18.8%,而歐盟對BYD的關稅率為17%,SAIC的稅率為35.3%。這是所有汽車進口到集團正常的10%關稅。

寶馬強調,這些關稅對加強國內歐洲汽車公司的競爭力無濟於事。

寶馬發言人說,正如《華爾街日報》報導的那樣:“相反,相反,反擊損害了全球活躍公司的商業模式,它們限制了電子卡車的供應對歐洲客戶的供應,因此甚至可以減慢脫碳的含量運輸部門。”

但是,該公司表示,它仍然開放談判協議。寶馬還重申了避免全球主要政黨之間貿易衝突的重要性,因為它們通常會導致各方失敗者。

歐洲委員會透露,只要商定的解決方案考慮了歐盟調查發現的不公平競爭,歐盟將繼續進行談判。

如果成功的話,這些訴訟可能會剝奪布魯塞爾的權利,以消除相關法律並允許受影響的公司為損失索賠而戰,從而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

Euronews已與特斯拉和寶馬聯繫以發表評論。

汽車製造商繼續在中國競爭中掙扎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集團徵收關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對中國政府不公平補貼國內製造商的擔憂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反過來,這允許他們以歐洲市場的cutthroat價格出售產品,從而削弱了歐洲汽車公司。

歐盟在調查中發現,這些補貼包括更便宜的土地,較軟的貸款以及用於鋼鐵製造商等各種主要供應商的補貼。

但是,現在有幾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專注於混合動力汽車,以便繼續在歐洲市場上擴展,因為當前關稅尚未涵蓋。這導致人們對歐盟的EV關稅的恐懼越來越降低。

歐洲汽車製造商一直在迅速為中國公司失去市場份額,因為這些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價格,折扣,功能和設計。歐洲許多地區看到的生活危機的持續危機意味著消費者進行大量購買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正在尋找更好的便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