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對過去三年困擾全球經濟的價格壓力「顯著」緩解表示歡迎,強調其對就業的影響微乎其微,並預測歐洲通膨將在 2025 年中期恢復到目標水平。
拉加德表示:“當央行因能源價格高漲而提高利率時,很難避免失業率大幅惡化。”
然而,拉加德警告說,“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因為全球經濟目前正面臨“轉型性變化”。
拉加德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在華盛頓舉辦的2024 年米歇爾·康德蘇中央銀行講座上發表主題演講時發表了這些評論。債務危機等關鍵時刻領導了該機構。拉加德在演講中強調,在結構性變革時代需要採取適應性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與經濟發展相關
拉加德在演講中概述了全球經濟近年來面臨的巨大挑戰。
“四年前,我們面臨著20世紀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流行病、1940年代以來歐洲最嚴重的衝突以及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能源衝擊。”
她解釋說,衝擊從根本上改變了經濟格局,並使貨幣政策的傳導變得複雜。
她承認,明確的通膨目標、靈活的政策工具以及能夠評估和應對經濟變化的分析框架,使貨幣政策能夠恢復價格穩定,而又不會為經濟帶來過高的成本。
她表示:“事實證明,我們的貨幣政策策略是有效的,減輕了通膨和就業之間的權衡。”
結構性經濟轉變:1920 年代與 2020 年代的相似之處
拉加德透過歷史對比指出,一戰後 20 年代的經濟與當前十年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兩個時期都見證了全球貿易整合的挫折和技術進步的進步。然而,拉加德承認,當今的挑戰——例如氣候變遷和人口老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特有的。
1920年代,大英帝國的崩潰和經濟民族主義的興起導致全球經濟急劇分裂。
貿易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大幅下降,導致通貨緊縮和經濟不穩定。同時,快速的技術進步,例如裝配線和內燃機的興起,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也助長了投機泡沫,最終導致 1929 年股市崩盤。
隨著全球價值鏈(GVC)的重組,拉加德如今也看到了類似的片段化現象。
歐洲和美國都在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許多公司採用近岸策略來緩解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
同時,人工智慧(AI)和金融科技的技術進步正在重塑產業,提供更快、更便宜的信貸獲取,同時也為貨幣政策傳導帶來新的挑戰。
展望未來:靈活性和適應性的需要
拉加德最後強調,隨著全球經濟不斷發展,貨幣政策適應性的重要性。歐洲央行即將發布的2025年策略審查將著重於了解疫情後世界的長期結構性轉變,特別強調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貨幣政策傳導。
人工智慧 (AI) 和機器學習將在改進預測模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通膨臨近預測。
拉加德的演講強調,貨幣政策必須保持活力,以跟上不斷變化的世界。
儘管貨幣政策的基本目標——尤其是物價穩定——保持不變,但央行必須保持彈性,適應全球經濟快速轉型的現實。
正如拉加德恰當地指出的那樣:“穩定不應該意味著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