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為何為了優生事業而違背自己意願對多達3萬人進行絕育?

謝爾·松德施泰特 (Kjell Sundstedt) 的家人從未談論過他們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這是一個沒人敢談論的秘密。社會對人們在瑞典被迫接受絕育感到羞愧”,這位 71 歲的電影製片人說道。

他甚至沒有和家人討論過這件事,所以當松德施泰特發現他的四個叔叔被強行絕育時,他感到震驚。

「他們因為貧窮而被絕育。他們的罪行是貧窮”,他補充道。

瑞典在1934 年至1976 年間制定了一項以種族生物學為基礎的優生學計畫。絕育。

受害者很年輕,大部分是女性,被認為是「智力低下」、「叛逆」或「混血」。瑞典當局相信他們正在創造一個令全世界羨慕的社會。

“他們想要擺脫特定類型的人:較弱的人”,松德斯泰特說。

儘管桑德斯泰特的母親設法逃到瑞典首都並避免被絕育,但她的妹妹馬吉·布里特卻沒有那麼幸運。

他們的母親在布里特少校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由於家庭貧困,市府兒童保護部門介入,要求她和仍住在家裡的弟弟妹妹進行智商測試。

“在此期間,他們非常相信智商測試,智力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松德斯泰特說。這些測試主要包括基於知識的問題,由於 Maj-Britt 和她的兄弟很窮,他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沒有定期上學。

她的得分低於“正常智力”的門檻,因此被歸類為“智力低下”。結果,她被送往南尼倫德精神病院。

“她被認為患有精神疾病,因為她不斷抗議”,這位電影製片人回憶道。

“雖然他們經常進行智商測試,但一旦她進入機構,他們就不能說:’哦,我們錯了’”,他補充道。

每個離開中心的人都必須接受絕育,這是規定,所以當 Maj-Britt 被轉移到另一個機構時,他們送她接受手術。

「她的父親希望她不要絕育,但他反對。但這沒有幫助”,Sundstedt 說。

“可能是我”

斯德哥爾摩大學歷史學教授麥雅·朗西斯 (Maija Runcis) 曾在國家檔案館工作,當時她注意到一個區域被封鎖,不對外開放。

裡面有數千份絕育授權文件。

她讀到的第一個病人是一名 13 歲的女孩,她的牧師認為她在確認課上註意力不夠集中,所以他們決定對她進行絕育。

“當我研究這些應用程式時,我已經研究了數千個應用程序,我想:'天哪,它可能是我,它可能是我的鄰居,它可能是任何人'”,歷史學家說。

「因為也許我太高興了,或是喜歡畫指甲或化妝。這有時可能是應用程式中的原因。如果你不融入社會,你就有被絕育的風險”,她補充道。

正如歷史學家所描述的那樣,這是瑞典福利國家美麗圖像中的第一道裂縫。

根據法律,出於優生學、社會或醫學原因,即使未經本人同意,也可以對一個人進行絕育。

該法律是國家種族生物學研究所經過多年的優生學和遺傳學研究後實施的。

這家開創性的研究所成立於 1922 年,並啟發了 1927 年在德國創建了一家類似的研究所。

在瑞典,該研究所的資助得到了廣泛的政治支持。

「除了共產黨之外,所有政黨都支持這一點。它被描述為一項公共衛生措施”,烏普薩拉大學科學史教授斯文·維德馬爾姆 (Sven Widmalm) 說。

「當時科學就是上帝。所以他們支持法律和社會工程”,朗西斯說。 「這是清除社會上『弱者』的科學方法」。

被絕育的恥辱

當時,國營絕育計畫並不是什麼秘密。它是根據公眾辯論進行的。維德馬爾姆表示,在瑞典社會看來,它「宣傳力度大,批評很少」。

“國家種族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赫爾曼·倫德堡(Herman Lundborg)擔心某種‘種族自殺’,因為基因不好的人比中產階級的生育率更高,”他說。

經過 20 世紀 90 年代的議會調查後,政府向強制絕育的受害者提供了賠償。他們為每位受害者制定了 175,000 瑞典克朗(約 15,000 歐元)的經濟賠償計畫。

總共獲得了3000起賠償案件,與疑似被強制絕育的人數相比,這個數字非常低。

在審查申請時,朗西斯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母親已經絕育。

「我在檔案中找到了她,但我並不知道這一點。我告訴她她可以獲得賠償,但她回答說:“這真是太遺憾了,我永遠不會要求它”,教授說。

桑德斯泰特的叔叔也與布里特少校一起絕育,他也沒有要求賠償。 「他感到受到了侮辱。他甚至不想和女孩約會,他認為她們知道他絕育的事情”,這位電影製片人說。

他叔叔的兩個熟人也接受了絕育手術,在了解了他們的遭遇後自殺了。

「選擇誰會生存,誰將消失是一個可怕的想法。有些人自稱為人文主義者,並認為自己在做一件好事,這更可怕”,他補充道。

本文的製作得到了以下機構的支持歐洲新聞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