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表示已成功測試了一枚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ICBM),官方媒體週五稱其為該國核反擊能力的關鍵突破。
官方媒體週五稱,北韓表示其最新的武器試驗是「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領導人金正恩表示,這標誌著平壤核反擊能力邁出了重要一步。
北韓中央通訊社報道稱,作為戰略軍事力量的關鍵手段,新型「火星18洲際彈道飛彈」於週四進行了試射。
根據朝中社報道,金正恩表示,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將極大地重組我們的戰略威懾力量,並增強我們核反擊的有效性」。
首爾軍方週四表示,它於上午 7 點 23 分從平壤地區探測到一枚「中程或更長」彈道飛彈,該飛彈以高空彈道(而非向外)發射,飛行距離為 1000 公里。
平壤所有已知的洲際彈道飛彈都是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可以從陸地或潛艇發射,長期以來一直是金正恩的首選。
此類飛彈更容易儲存和運輸,更穩定,發射準備更快,因此更難先發制人地探測和摧毀。
在二月平壤舉行的閱兵式上,北韓展示了創紀錄數量的核子飛彈和洲際彈道飛彈,其中包括分析師所說的可能是新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
這項宣布是在北韓即將慶祝最重要的政治週年紀念日之一——4 月 15 日太陽日的幾天前發布的。
這個日子是為了紀念開國領袖金日成的生日,通常會透過重大武器試驗或遊行來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