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的嚴重分歧以及對中國動機的擔憂將成為這場在印度舉行的極具爭議的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的主題。
隨著來自世界最大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高級外交官齊聚新德里,美國及其盟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裂痕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和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都將出席,並爭取該組織不結盟成員的支持。
儘管他們將共處一個房間,但布林肯表示,他不打算單獨會見任何一個人。華盛頓首席外交官在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待了兩天,就俄羅斯構成的威脅向中亞發出警告。
中國對烏克蘭的和平計畫得到了俄羅斯的讚揚,但在西方卻遭到了懷疑,但對改善局勢幾乎沒有什麼幫助。美國官員多次指責中國考慮向俄羅斯運送武器。
這些指控加劇了世界兩大經濟體在台灣、人權、香港和南海問題上的糟糕關係。二月份,美國在美國領空擊落了一個中國偵察氣球,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促使布林肯推遲了北京之行。
週三布林肯再次批評中國對烏克蘭的和平計畫。
他在塔什幹對記者說:“如果中國真的認真對待這件事……它會在過去一年裡一直致力於支持烏克蘭恢復完全主權。” “當然,它一直在做相反的事情。”
「中國不能兩全其美,」布林肯說。 “它不能在公共場合把自己標榜為和平力量,同時又以某種方式繼續為弗拉基米爾·普京點燃的這場大火火上澆油。”
同時,莫斯科一直堅持不懈地宣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正在試圖摧毀俄羅斯的觀點。會議前,俄羅斯外交部指責華盛頓及其盟友將世界置於災難的邊緣。
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表示,世界已經了解西方「關於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的立場,並且有任何重要的事情需要討論。
然而,印度面臨著試圖調和明顯不可調和的分歧的艱鉅任務。
它可能會對烏克蘭採取中立立場,以便重點關注對發展中國家重要的議題,如通膨上升、債務壓力、健康、氣候變遷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
到目前為止,印度一直沒有直接批評其冷戰時期的主要盟友俄羅斯,同時增加了俄羅斯石油的進口,儘管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對莫斯科採取堅定的立場。
印度還在譴責烏克蘭入侵的聯合國決議中投了棄權票。
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格曼表示:“印度發出的信息是明確和一致的:它無意批評俄羅斯,但強烈反對戰爭並支持一切結束戰爭的努力。”
「西方希望它走得更遠,俄羅斯則希望它少說,但雙方都接受了新德里的立場,印度與雙方的關係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保持牢固,」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