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中國選擇維吾爾族火炬手引發爭議

週五晚上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開幕式上,丁格爾·依拉木江被選為最終奧運火炬手,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這意味著什麼——因為像這樣的奧運手勢總是有意義的——尚不清楚。

中國堅決拒絕國際社會對其鎮壓維吾爾人的批評,美國政府和幾個國際人權組織稱這種待遇相當於種族滅絕。

美國人權律師雷漢·阿薩特(Rayhan Asat)一開始感到震驚,他的兄弟艾克帕·阿薩特(Ekpar Asat)是中國監禁的超過 100 萬維吾爾人之一。

20 歲的越野滑雪運動員依拉木江與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漢族滑雪運動員趙繼文一起高舉火炬的照片——兩人都面帶微笑——讓阿薩特想起了半猶太擊劍運動員海倫·梅耶爾(Helene Mayer)。

「我確實覺得歷史正在重演,」阿薩特在電話採訪中說。 “這就像一個新低點。這就是我最初的感受。”

但轉念一想,阿薩特看到了一絲鼓勵。

北京舉辦奧運讓許多流亡維吾爾人覺得自己的聲音沒有被聽見。但選擇一位相對不知名的運動員來點燃聖火絕非巧合。

阿薩特表示,在她最初的憤怒平息後,她認為中國並不像它假裝的那樣免受外界批評。

「它顯然非常關心外界的批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批評很重要,」她說。 “我確實覺得北京非常害怕它失去了國際聲譽。”

“戳眼睛”

中國表示,在西部新疆地區建立拘留中心是為了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

領導人表示,這些營地提供職業培訓,現已關閉。海外維吾爾人表示,他們的親人仍被監禁。

有些人認為選擇依拉木醬是故意戳批評者的眼睛。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國際研究助理教授達倫拜勒說,他撰寫了大量有關難民營的文章。

他表示:“我認為這應該被理解為中國表示我們不會放棄我們在新疆所做的事情上的立場,我們並不真正關心世界對此的看法。”

由於強迫勞動指控,國際社會發起反對使用新疆棉花的運動後,中國公眾被動員起來支持新疆。

拜勒說:“我認為這主要是為了國際觀眾,但當然也是為了國內觀眾,也是一種反抗和力量的標誌。”

儘管共產黨報紙《環球時報》週六撰文稱,依拉木江的新疆背景“值得注意”,但官方對依拉木江的角色幾乎沒有評論。

國際奧委會發言人馬克亞當斯表示,在批准時並未考慮火炬手的種族,但他補充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可愛的想法」。

在為奧運蒙上陰影的多重人權問題中,新疆問題迄今是最嚴重的。

人權組織將這些活動稱為“種族滅絕運動會”,一些西方民主國家以侵犯人權為由對這項活動進行外交抵制。

維吾爾人在文化、語言和宗教上與漢人不同,長期以來一直對北京的高壓統治以及在這個資源豐富地區獲取經濟利益的移民湧入感到不滿。

這種不滿情緒爆發為一系列被中國稱為恐怖主義的暴力事件,導致國家主席兼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大規模鎮壓。營地網絡於 2017 年左右建立。

批評者和前囚犯講述了裡面嚴格的紀律和惡劣的生活條件。

其他報導也談到了被當局拆散的家庭、大規模監視以及強加給穆斯林婦女的強制節育政策。

中國駁斥了有關侵權行為的指控,稱其為“世紀謊言”,並表示其政策已經結束了分裂主義暴力。批評人士稱,其結果是民眾受到創傷、文化錯置和持續的虐待行為。

冷淡回應“令人心碎”

維吾爾族卡瑪圖爾克·雅群是被選中在2008 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前幫助傳遞奧運聖火的幾名學生之一,他說,中國在新疆的政策本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包括全面抵制奧運。

他說:“當此類暴行發生時,這應該是集體責任。” “看到人們如此冷淡的反應,我感到心碎。”

依拉木江是否認為自己能發揮政治作用尚不清楚。

她的社交媒體帖子完全集中在她成功競爭的願望上。

她出生在新疆西北部的阿勒泰地區,與哈薩克、俄羅斯和蒙古接壤,她的父親是中國越野滑雪的先驅,她最初是她的教練。

使用氈襯滑雪板在該地區旅行和狩獵的做法據信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

近年來,依拉木匠廣泛參與國外比賽。

她的父母都是政府僱員,這一事實為她獲得幾乎所有中國精英運動員所需的政府政治和財政支持提供了合適的背景。

拜勒說,這「真正保護了家庭」。

在中國公眾中,有關新疆的資訊主要來自政府宣傳,強調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對外界的批評不屑一顧。

週六,在體育場北面的一個公園,北京居民表示,他們認為依拉木江的參與是國家團結的表現,沒有任何政治訊息。

「當我看到兩名運動員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性別平等,」薑米婭說,並補充說她認為這與新疆問題或一般政治沒有實際聯繫。

另一位居民汪洋表示,這次活動傳達了「團結進步」的訊息,政治不應玷污。

王說:“不要將此類問題放大或政治化。” “我們應該把體育和政治分開,全心全意地享受奧運會,少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