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歐洲對斯坦尼斯拉夫·托馬斯的沉默讓 2021 年羅馬大屠殺紀念日蒙上陰影 |看法

今年的紀念活動是1944 年在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滅絕羅姆人事件,最近羅姆人斯坦尼斯拉夫·托馬斯(Stanislav Tomas) 在涉及捷克警察的事件中死亡,這一事件更加令人心酸。

8 月 2 日星期一是羅馬大屠殺紀念日。

斯坦尼斯拉夫是歐盟和捷克公民、前軍人、工人和家庭男人,他的生活深陷貧困的恥辱和罪惡之中。他的殘酷死亡以及國家的反應體現了歐洲羅姆人長期遭受的苦難,這種苦難在二戰種族滅絕中達到頂峰,並以各種形式延續至今。

我們歐洲的政治領袖對他的死保持沉默,與去年明尼阿波利斯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大聲聲明形成鮮明對比。

例如,今年稍早榮獲辛提人和羅姆人歐洲民權獎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譴責參與謀殺喬治·弗洛伊德的美國警察,但對一名歐洲少數族裔公民在歐洲的死亡事件保持沉默。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和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何塞普·博雷爾也採取了同樣的做法。

針對佛洛伊德之死,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然而,就托馬斯而言,歐洲議會中沒有任何黨派領導人發表聲明,更不用說推動解決方案了。

歐洲委員會秘書長瑪麗亞·佩伊奇諾維奇·布里奇在斯坦尼斯拉夫之死問題上表明了立場,是歐洲領導人中崇高而又特殊的榜樣。

如何解釋這種表面上的沉默呢?

歐盟委員會的一位匿名發言人給出了官僚主義的理由,表示他們無法對歐盟成員國正在進行的司法程序和調查發表評論。荒謬的是,歐盟政治領袖可以在司法程序仍在進行時對美國公民採取立場,而不是對他們聲稱代表的歐盟公民採取立場。

那麼,這背後還有哪些原因呢?

無知?不完全是。國際媒體對這個故事的報導出乎意料地好。與五年前米羅斯拉夫·德墨忒爾的去世在媒體上基本上不為人知相比,斯坦尼斯拉夫·托馬斯的故事得到了媒體的廣泛報導。

羅姆人在捷克共和國以及捷克駐奧地利、德國、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北馬其頓、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大使館前組織的抗議活動也引起了關注。

歐洲議會的反種族主義團體以及跨歐洲運動「驕傲的羅姆人,自由歐洲」向歐盟領導人致函,請求他們支持為斯坦尼斯拉夫伸張正義。

也許這種沉默是由於缺乏地緣戰略利益而產生的?在美國大選的背景下,歐盟對喬治·佛洛伊德議題發表言論有著明顯的地緣戰略利益。上次美國總統選舉為宣揚歐盟平等和反種族主義價值觀提供了重要舞台。然而,聲明是一回事,行動又是另一回事。俄羅斯不顧人權,卻抓住了這個機會,就死亡事件發聲,讓在美國面前佔上風的歐盟陷入了自殘的尷尬境地。

捷克共和國十月的議會選舉能否解釋這種沉默?在斯坦尼斯拉夫去世兩天后,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全力支持警方,並表示他們的行為完全正確。在更廣泛的背景下,他也拒絕與其他 18 個歐盟成員國一起反對匈牙利的反 LGBT 立法,以此作為支持他的反歐盟盟友 Viktor Orban 的標誌。這些信號可能會抑制歐盟領導人擔心高調的譴責可能會激起巴比什像歐爾班·維克托那樣發起反歐盟攻擊,特別是考慮到他的歐盟資金腐敗醜聞似乎是他在秋季選舉前三個月面臨的挑戰。

也許這些原因中的全部、一個或全部都不能解釋這種沉默,但其後果對羅馬來說既危險,又對歐盟造成損害。在國內,即使在像這樣的極端情況下,如果歐盟領導人保持沉默,很難相信歐盟的反種族主義政策能夠發揮作用。這打擊了親歐勢力,並激發了極右勢力及其在警察部隊中更深層的滲透。無論他們保持沉默的理由是什麼,歐洲領導人正在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並損害歐盟在國內外的信譽。在歐盟外交政策領域,這種沉默是俄羅斯和任何其他歐盟挑戰者展示歐盟口是心非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至少在 8 月 2 日,羅姆人種族滅絕紀念活動提供了一個超越日常政治計算的反思機會,並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導致了種族滅絕:抵抗還是沉默?歐盟領導層對喬治·弗洛伊德的正確立場和對斯坦尼斯拉夫·托馬斯的錯誤立場給出了令人沮喪的矛盾回應。

對我們來說,歐洲有 1200 萬羅姆人,全球有超過 2000 萬羅姆人,這是對我們在奧斯維辛-比克瑙毒氣室中被殺害的祖先的紀念。儘管歐盟領導人保持沉默,但這仍然迫使我們進行鬥爭,這讓我們想起馬丁路德金博士的話:“最終,我們記住的不是敵人的話語,而是朋友的沉默。”

澤利科·約萬諾維奇 (Zeljko Jovanovic) 是開放社會羅姆人倡議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