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被宣佈為大流行已有一年了。世衛組織行動是否太晚了?

整整一年前,在一場今天看來不合時宜的狹窄媒體吹風會上,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宣布 COVID-19 是一種大流行病。

有人說,這項聲明來得太晚了,這是明年混亂和困難的前兆,僅僅一個月後,一半的人類就受到了病毒限制。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邁克爾·米納 (Michael Mina) 表示:“一月初,我們知道這是一場大流行,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公開表示了這一點。”

「當我們看到這種病毒在首次發現後幾週內就在整個東亞、東南亞和中東傳播時,我們應該宣布它為大流行病毒。我們沒有;世界沒有,對我來說,這就是不作為回應的開始,」他補充道。

截至去年 3 月,新冠肺炎被宣佈為大流行時,114 個國家已有超過 118,000 例確診病例,超過 4,000 人死亡。由於住院人數不斷增加,許多歐洲國家在同一週實施了封鎖。

整整一年後,全球已有超過 1.17 億病例和 260 萬人死亡,感染人數增加了 99,000%。

但 2020 年 3 月 11 日的聲明並沒有大張旗鼓,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警告說,他們不要輕易使用「大流行」這個詞。

譚德塞博士為他們的呼籲辯護說:「流行病這個詞不能輕易或粗心地使用。」因為病例在兩週內增加了 13 倍,受影響國家的數量增加了兩倍。

「這個詞如果被誤用,可能會導致不合理的恐懼或不合理地接受戰鬥已經結束,從而導致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

現在許多專家表示,這可能是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因為它顛覆了全球人們的生活,並與 1918 年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進行了比較。

一些專家譴責全球從一開始就將 COVID-19 視為大流行而自滿。

什麼是大流行?

大流行是一種新疾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或一種新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的可能性。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去的大流行通常是由動物流感病毒引起的。

21世紀的第一次大流行是2009年至2010年的H1N1流感。

同時,20 世紀最嚴重的流行病是 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估計導致全球 2,000 至 5,000 萬人死亡。

引起 COVID-19 的病毒 SARS-CoV-2 是第一種引起大流行的冠狀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衛生緊急狀態後,各國措手不及

2020 年1 月30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 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一個月後,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該病毒為大流行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當時中國境外的病例數不到100 例,無死亡病例。

許多專家表示,早期的全球災難,包括缺乏 PCR 檢測和缺乏醫生防護設備,導致該病毒在 2 月在多個國家迅速傳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05 年《國際衛生條例》,COVID-19 是第六種被宣佈為 PHEIC 或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流行病。先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 H1N1、野生型小兒麻痺、伊波拉病毒(2014 年和 2019 年)和寨卡病毒。

倫敦經濟學院全球衛生政策助理教授克萊爾·溫納姆 (Clare Wenham) 表示:“大流行聲明不是世衛組織架構的一部分,它不具有諸如 PHEIC(全球衛生緊急事件)之類的法律含義。”

因此,大流行聲明很可能是“在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沒有像希望的那樣有效時,使用語言試圖鼓勵各國政府認真對待這一威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國際法規定的最高層級警報,成員國一致認為這將引發集體行動。

事實上,譚德塞博士在3 月宣布疫情為大流行時表示,世衛組織官員對政府在阻止COVID-19 傳播方面「不採取行動」的程度感到震驚,並繼續強調,仍然有可能通過以下方式遏制該病毒的傳播:檢測、追蹤和隔離病例。

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 COVID-19 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後,專家批評各國政府缺乏準備。

疫情宣言來得太晚了嗎?

Mina 表示,他在 2020 年初與主要檢測公司進行了交談,他們告訴他,他們不確定是否正在大規模生產 COVID-19 檢測。

他在哈佛媒體上回應歐洲新聞時表示:「如果世界衛生組織一月就表示,從定義上來說,這顯然是一種大流行病,那麼這些公司就會提前幾個月開始建立他們的測試基礎設施。

世衛組織也因遲遲宣布全球衛生緊急狀態而受到批評:世衛組織的一個委員會於1 月22 日召開會議,決定不宣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僅一周後,由於局勢迅速發展,又撤銷了這項決定。

韋納姆說:“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旨在發出規範性的武裝號召,讓各國政府認識到風險並開始做好準備。”

她說:「由於多種原因,這種情況在 2020 年初並沒有如預期發生。」她指出,各國政府沒有認真對待這一風險,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的力量正在減弱。

但她補充說,目前需要全面的數據來了解各國政府是否在世衛組織宣布衛生緊急狀態後採取行動。

週一,世衛組織緊急情況主任麥克瑞安博士表示,「也許我們需要大聲喊叫,但也許有些人需要助聽器」。

有些人說,緩慢的聲明只是預示了定義 COVID-19 應對措施的失誤。

米娜說:“不看不祥之兆,採取基於事實的方法,只是說,這是一場流行病,讓世界知道,會產生重大後果。” “我們看到這種想法的殘餘至今仍在繼續。”

米納目前正在研究快速檢測,他說他不明白為什麼當局會進行對沖,讓人們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在家中進行自我檢測。

米娜說:“這場大流行已經過去一年了,在我們目睹了一切之後,我們仍然在討論人們是否需要醫生的處方才能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此時此刻,這讓我感到震驚。”

他說,回顧早期的情況,「作為管理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我們無法真正迎接挑戰,以所需的方式真正應對這種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