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號:兩名瑞典紀錄片製作人被清除非法探勘 1994 年沈船的罪名

兩名瑞典紀錄片製作人因非法探索 1994 年愛沙尼亞號渡輪殘骸而被無罪釋放。

導演 Henrik Evertsson 和分析師 Linus Andersson 被指控於 2019 年 9 月使用遙控潛艇拍攝沉船事件。

1995年,愛沙尼亞、芬蘭和瑞典當局簽署了一項國際協議(愛沙尼亞法案),規定沉船是災難受害者的最後安息地,並禁止對該地區進行任何勘探。

哥德堡地方法院在裁決中表示,這些人「犯下了根據所謂的愛沙尼亞法案應受懲罰的行為」。

但法院裁定他們不能被定罪,因為他們乘坐的是一艘懸掛德國國旗的船隻前往沉船現場,而德國並不是協議的簽署國。

裁決稱:“這兩名男子都是瑞典公民,不能受到懲罰,因為他們是在國際水域的一艘懸掛德國國旗的船上實施了這一行為。”

“因此,對於懸掛德國國旗的船隻來說,這種行為不會受到懲罰,因為這艘船被視為德國領土。”

“歐洲和平時期最致命的沉船事故”

這艘渡輪在波羅的海暴風雨中沉沒,共有 852 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瑞典人和愛沙尼亞人,這是歐洲水域和平時期最致命的沉船事故。

1997年的初步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該船的可伸縮坡道的鎖定係統有缺陷,導致汽車甲板被淹沒,導致該船在夜間翻滾下沉。

聯合報告否認了渡輪可能因船上爆炸或與另一艘船相撞而沉沒的猜測。

但 2020 年的一部紀錄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調查的質疑,並促使當局進一步調查。多年來,倖存者和受害者親屬對最初調查的結論也存在爭議

《愛沙尼亞:改變一切的發現》於九月在探索頻道播出,揭示了船體上存在一個以前未知的四米洞。

據紀錄片中接受採訪的專家稱,只有來自外部的巨大力量可能導致破裂。

“需要更多資訊才能重新啟動調查”

在紀錄片曝光之前,有關國家一直極不願意重新審視災難的原因。

然而,當局表示,這些資訊「無法改變愛沙尼亞號沉沒的結論」。

愛沙尼亞政府的初步報告發現,新發現的損害太小,不足以讓這艘船那麼快沉沒。

報告指出:「造成這種損害的可能原因是接觸了海底岩石等水下物體。」並補充說,愛沙尼亞並不反對進行新的調查。

瑞典事故調查局也表示,在重新開始對 1994 年災難進行調查之前,他們需要更多資訊。

芬蘭海岸防衛隊在現場發現這兩名紀錄片製作人後,他們是第一批因違反國際協議而受到審判的人。

紀錄片小組的其他成員沒有面臨審判,因為他們不是簽署保護「海洋公墓」條約的國家的公民。

亨里克·埃弗特森此前曾表示,用相機探索該地點「從新聞角度來看絕對必要且重要」。

戈瑟伯格法院在裁決中沒有考慮調查結果或紀錄片的品質。

12 月,瑞典表示準備取消官方調查人員進一步進行沉船檢查潛水的禁令,法律變更將於 2021 年中期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