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是唐納德·特朗普任職的最後一天。
他的不可預測性和美國優先政策動搖了二戰後的全球秩序,並使西方盟國之間的關係緊張。
隨著美國第 45 任總統離開白宮,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四年任期對舊大陸的主要影響。
我們信任美國嗎?
在擔任總統期間,川普公開冷落或斥責歐洲盟友——似乎拒絕在白宮與安格拉·默克爾握手——但對長期的敵人卻表現得很友善——他形容弗拉基米爾·普京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金正恩是一個“偉大的人”。
他也退出或威脅退出促進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的國際條約或機構。華盛頓退出了關於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與伊朗的核協議,並在全球大流行期間啟動了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進程。川普也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北約進行了嚴厲打擊。
歐洲改革中心(CER)智庫外交政策主任伊恩·邦德認為,川普擔任總統對歐洲的「最大影響」是「人們對美國作為盟友的可靠性失去了信任」。
「跨大西洋過去曾存在嚴重分歧,尤其是 2003 年在伊拉克問題上,但自二戰以來,沒有哪位總統像川普質疑美國是否有義務這樣做時那樣挑戰跨大西洋聯盟的原則。保衛受到攻擊的北約盟友,」邦德告訴歐洲新聞。
週二發布的一項針對來自11 個歐洲國家的15,000 人的調查發現,大多數人(51%)認為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無法修復該國的內部分歧,也不會投資於解決氣候變遷等國際問題,中東和平、與中國的關係、歐洲安全。
此外,只有10%的受訪者將華盛頓描述為「可靠」的安全夥伴,將始終保護歐洲。在每個受訪的國家中,至少有 60% 的受訪者也認為,他們的國家在發生重大危機時不能依賴美國的支持。
歐盟統一體?
過去四年來,歐洲不得不應對過去和新的危機——金融、經濟、移民和衛生危機。這些暴露了歐洲意識形態上的明顯差異以及成員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憑藉民粹主義訊息而上台的歐洲領導人在川普身上找到了盟友。
「我們看到川普擔任總統期間,匈牙利的歐爾班·維克多(Viktor Orban)或波蘭的法律與公正黨(PiS)等領導人變得更加大膽,因為他們能夠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而不必在某些問題上與美國的特殊利益作鬥爭。
「同時,這也引發了歐洲衝突,因此歐洲較弱的一個領域可能是其凝聚力,」她補充道。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 (CFR) 高級研究員查爾斯·庫普坎 (Charles Kupchan) 對此表示贊同。
「川普加強了歐洲的非自由政治力量,」他說。 “結果是歐盟內部分歧加深,正如我們在華沙和布達佩斯最近努力阻礙歐盟預算通過時所看到的那樣。”
國防和外交政策
華盛頓的不可預測性,包括突然決定撤出部署在歐洲的美軍或支持敘利亞的庫德族盟軍,以及川普一再批評歐洲北約盟國國防開支低,促使歐盟發誓要在問題上「更加自信」。舞台。
這通常被視為一件好事,即使在大洋彼岸。
「歐洲在地緣政治上變得越強大,對美國來說就越是更好的夥伴。更多的歐洲將加強而不是削弱跨大西洋關係,」庫普坎告訴歐洲新聞。
但歐洲能否獨自走路還有待觀察。
邦德認為:“在外交政策方面,很難看出歐盟在川普時代比以前更加積極。”
「儘管它找到了避免他的破壞造成最嚴重影響的方法,但在這種環境下獨自運作的歐盟比與美國一起支持基於規則的秩序的歐盟要弱得多。
「從利比亞到白俄羅斯,歐盟的鄰國都因衝突而四分五裂,在大多數情況下,歐盟甚至沒有試圖解決這些衝突。歐洲需要認真對待國防和安全問題。拜登比川普更具大西洋主義傾向,但不能保證拜登的繼任者將會如此,歐洲需要能夠為自己做更多的事情,」他繼續說道。
此外,更有自信的歐洲可能會導致聯盟分裂。貝爾齊納說,與中國的關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她表示,在川普執政期間,中美關係“迅速惡化”,導致了貿易戰,而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則“更加微妙”,布魯塞爾將北京描述為“系統性競爭對手”,然後簽署了一項投資協議。
她繼續說,歐盟的做法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歐洲與中國的新貿易協定是否是歐洲自治和歐洲實力(達成協議的能力)的一個例子,還是中國實現分裂歐洲目標的一個例子?」而美國作為一個戰略集團呢?
氣候變遷與數位權利
歐洲日益增長的全球野心超越了國防和外交事務,川普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的退縮為歐洲提供了介入並發揮領導作用的機會。
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對此挑剔。
但歐洲在其他問題上成為世界標準承擔者的願望,尤其是數位保護和稅收,可能不會在美國國內那麼受歡迎,特別是考慮到它們主要針對美國大型公司。
「由於在川普執政後期歐洲在這些議題上一直非常自信和雄心勃勃,因此一旦新拜登政府上台,與美國找到共同立場將變得更加困難,因此這些領域的潛在合作是可能的反而成為爭論的領域,」貝爾齊納強調。
但專家表示,儘管川普政府為跨大西洋關係帶來了挑戰,但他離開白宮應該會讓西方國家元首鬆一口氣。
「這是漫長而痛苦的四年。是時候治癒並繼續前進了,」庫普坎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