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週五冷卻了貿易戰,宣布達成「第一階段」協議,降低美國的部分關稅,以換取美國官員所說的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和其他商品的購買量大幅增加。
美國最高貿易談判代表週五表示,北京已同意在 2017 年購買的基礎上,在未來兩年內額外進口至少 2,00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如果購買成功,美國對華出口將大幅增加。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在貿易戰開始前,中國購買了1,3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以及560億美元的服務。
美國官員表示,作為回報,美國將暫停對週日生效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降低其他商品的關稅。這份長達 86 頁的協議將於 1 月第一週由主要談判代表在華盛頓簽署。
「我們已經同意與中國達成一項非常大的第一階段協議,」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週五早上發推文說。他說,中國官員「同意進行許多結構性改革,並大量購買農產品、能源和製成品等」。
川普隨後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他認為中國將購買 500 億美元的農產品,並重申了 10 月向美國農民做出的承諾。
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官員表示,雙方已就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但沒有提供中國同意購買美國商品數量的具體細節。
近幾個月來,美國市場因有關貿易協議的傳言和洩密而波動,但周五因協議達成的消息而保持沉默。
該協議是在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投票指控川普濫用權力和妨礙彈劾調查之際宣布的。緊隨其後的是與美國國會達成協議,為新的北美貿易協定的通過鋪平道路。
中國股份公司收購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白宮對記者表示,在2017年中國購買240億美元的基準基礎上,北京承諾在未來兩年內再購買320億美元的農產品,即每年約160億美元。
「對我來說,這是我們關係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萊特希澤說。 “這是中國做出的真正承諾,在合理的時間內做實事,這是可執行的。”
他表示,當「市場上買東西的最佳時機」時,中國將可以自由購買東西。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週五表示,中國將進口更多美國小麥、玉米和大米,但沒有詳細說明。
中國過去並不是美國玉米、小麥或大米的主要買家,儘管近年來中國已成為特定小麥品種——美國春小麥的第三大或第四大買家。
用於混合。 2011年至2014年,中國是美國玉米的前5大買家,但此後就不再是主要買家。
2017年,大豆佔中國農產品採購量的一半。
當被問及川普的 500 億美元數字時,北京官員週五表示,細節將在稍後披露。
一些美國農民表示,他們正在等待更多。 「中國會履行他們的承諾嗎?」農業倡議組織國家農莊執行董事兼肉牛養殖戶伯頓‧埃勒說。
“我們是否會得到一些白紙黑字的東西,表明他們將在這麼長的時間內購買這麼多或他們將需要這種商品?”他說。
萊特希澤表示,中國也同意購買更多美國製成品、能源和服務,但沒有提供細節。他表示,該協議包括稍後公佈的廣泛領域的具體目標,以及仍屬於機密的特定產品的具體目標。
川普在推特上表示,美國已同意暫停對價值 1,600 億美元的中國製造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其他消費品徵收關稅,該關稅將於 12 月 15 日生效。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對智慧音箱和藍牙耳機等價值 1,200 億美元的其他商品的現有關稅將削減至 7.5%。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週五發表聲明稱,美國將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維持25%的關稅。
中國也同意暫停對從玉米和小麥到美國製造的汽車和汽車零件等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這些關稅將於 12 月 15 日生效。
智慧財產
川普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來重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包括解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018 年調查得出的結論,即北京在與中國發動貿易戰時採取的「不公平、不合理和扭曲市場的做法」。
川普要求中國對多年來的經濟間諜活動、網路攻擊、強制技術轉移和傾銷政府巨額補貼生產的低價商品承擔責任,這項舉措得到了兩黨的廣泛支持。
但周五達成的協議幾乎沒有涉及這些改革。川普在推特上表示,雙方談判代表將立即開始新一輪「第二階段」貿易談判。
萊特希澤表示,週五的協議包括在智慧財產權、技術轉移、農業、金融服務、貨幣和外匯方面的具體承諾。
中國官員表示,該協議將為在華外國企業和在美中國企業提供更多保護。
雙方均未提供細節。
由美國最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組成的商業圓桌會議表示,“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是解決我們兩國之間重要貿易和投資問題的積極一步。”
康乃狄克州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稱其為“徹底投降”,並稱中國對結構性改革做出了“零硬性承諾”。
萊特希澤週五告訴記者,雙方可能會在 11 月 2020 年大選之前開始就更困難的問題進行談判。
「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他說。 “我們有不同的系統。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整合這些系統,並將其帶到一個對美國更有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