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未來很容易預測。例如,在周四晚上的民主黨辯論中,候選人安德魯楊幾乎肯定會對機器人接管的可能性感到擔憂。楊的局外人競選已被推動由於擔心人工智慧機器會搶走我們的工作,他迫切要求我們開始準備- 現在!
他的技術悲觀主義願景已經開始影響其他候選平台。上週,苦苦掙扎、雄心勃勃的比爾白思豪 (Bill de Blasio) 通過提議徵收“機器人稅”來引起關注,該稅將迫使企業在自動化任何流程之前獲得許可然後向他們收費失業工人。
但不要相信卡桑德拉的這些哭聲。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美國需要更多的機器人工人,最好輔以其他提高效率的變革,以提高工人的薪資並提高我們的經濟生產力。
我們怎麼知道問題是機器人太少,而不是太多?檢查數字。如果美國充斥著殺死工作的機器人,它應該已經在我們的經濟統計數據上留下了獨特且明確的印記。那隻是沒有發生。雖然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恐懼有一天會成為現實的可能性,但鑑於氣候變遷和不平等等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不確定的「有一天」是競選總統的薄弱環節。
在機器人入侵的世界裡,你可能會看到失業工人的流行——但目前失業率正處於高位。50年新低。那些被認為最容易受到機器人入侵的產業也不例外。例如,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失業率是低於整體經濟的成長率。
更重要的是,如果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從工人轉向機器,你應該會看到生產力的巨大提高,但我們沒有。以小部件製造公司為例。透過購買一批先進的小部件製造機器人,它應該能夠用相同數量的工人生產比以前更多的小部件。如果全國各地的公司都遵循這個腳本,每個工人生產的東西數量就會普遍增加。
但這並沒有發生。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有一個衡量人類工作每小時產出的指標,稱為勞動生產力。事實上它正處於一個相當低潮的時期。自金融危機以來,生產力每年增長不到2%,這不僅遠低於2000年代初3-4%的增長速度,而且實際上使我們成為後世界生產力增長最弱的時期之一二戰時代。
更重要的是,儘管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和顛覆的時代,但仍然存在著一種最近研究的壓力這表明突破性創新(例如拖拉機、電晶體、抗生素)實際上變得越來越罕見和更加困難。計算所有的資金和時間,計算、農業和製藥領域的最新進展已經需要更多的資源比過去的遊戲規則改變者。也許最明顯的例子是摩爾定律——計算能力大約每兩年翻一番的著名模式。據估計,要保持這一速度需要如今的研究人員數量增加了 18 倍與 20 世紀 70 年代初相比。
現在,這並不是說工業機器人在某種程度上是集體想像力的虛構。它們非常真實,你可以輕鬆找到發揮潛力的公司的例子,就像亞馬遜的倉庫主力或不知疲倦的機械手臂在汽車製造商。只是這些軼事並不能算是全國性的經濟轉型。無論如何,還沒有。
但請記住:替代工人的機器人的缺乏並不能成為鬆一口氣的理由。這是個壞消息!如果我們的社會想要變得更富裕,我們就需要生產力的成長。實際上,這實際上是定義的。社會之所以更富裕,是因為他們有能力製造更好的工具,提高工人的績效,並普遍找到用更少的汗水做更多事情的方法:創造更多的商品和提供更多的服務,而無需增加工作時間。
在你抱怨只有機器人所有者或前 1% 的人才能受益之前,請放心,情況似乎並非如此。增加機器人的公司往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部分原因是這些機器人使他們能夠在競爭中擊敗競爭對手,然後僱用新員工來管理由此產生的成長。儘管其中一些新工作無疑將涉及高技能工人,但仍有一個不完善但仍然存在的問題。真實的和經過時間考驗的整個經濟的生產力成長與普通工人的工資成長之間的關聯。
所以忘記楊、白思豪和他們的擔憂吧。在當前就業機會充足但生產力成長落後的環境下,「害怕機器人」的說法毫無意義。也許有一天,先進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實體將實現科幻小說中自 1870 年代以來一直存在的恐懼,當時塞繆爾·巴特勒 (Samuel Butler) 寫了一個關於機器社會的故事。沒有我們什麼都可以做。但當這不再是虛構的時候,我們就不必猜測它是否正在發生;我們會在數據中看到它。
同時,我們需要更多的機器人、更多的自動化、更多的創新、更多的工人培訓——所有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的每個小時都做得更多。這是產生實際工資成長並提高美國和世界各地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徑。
- 埃文‧霍洛維茲 (Evan Horowitz) 是金融智庫 FCLT Global 的研究傳播總監。這裡表達的觀點是他自己的。
本文首發於全國廣播公司思考。
_________
您是您所在領域公認的專家嗎?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請透過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發送提案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