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分享這篇文章
人為氣候變遷和太平洋海洋表面溫度的自然變化是加速的原因。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由於水溫的自然循環加劇了人為的全球變暖,北冰洋最早從 2030 年開始夏季可能會變得無冰。
目前,電腦模型預計北冰洋在夏季(2030 年至 2050 年 9 月)將無冰。
但一個新研究上個月底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 (AGU) 雜誌《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研究發現,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較早的時期。
這種加速是由於被稱為年代際太平洋濤動 (IPO) 的自然循環所致——太平洋海洋表面溫度長期變化約 0.5 攝氏度,持續 15 至 30 年。
五年前,太平洋IPO開始由冷階段轉入暖階段。
研究的作者在模型實驗中繪製了對北極無冰何時發生的預測,其中 IPO 的變化方向與現實世界相同。這些結果顯示,北極的無冰期比那些與現實不符的預測早——平均提早七年。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詹姆斯·斯雷特(James Scre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趨勢是在夏季變得無冰,但具體何時發生還存在不確定性。 」
“你可以對沖你的賭注,”他補充道。 “IPO的轉變意味著它在該窗口較早結束的機會比在較晚結束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該研究確實警告說,雖然首次公開募股是調節未來幾十年北極海冰消失速度的因素之一,但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仍然是主要因素。
報告指出:“第一個無冰夏季的時間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繼續增加還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