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比特幣挖礦熱潮的規模可能會破壞其零碳目標

根據週二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上的一項研究,中國耗電巨大的比特幣礦場為全球近 80% 的加密貨幣貿易提供動力,可能會破壞該國的氣候目標。

雖然這個術語讓人想起從地洞中挖掘珍貴礦物的圖像,但提取比特幣的礦井實際上是充滿了運行數學計算的微處理器的網站。

這些計算機是比特幣的來源,消耗大量電力,其中一些電力來自中國各地一千多個燃煤發電廠之一。

根據《自然》雜誌的研究,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4年,中國的比特幣礦場將產生1.30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相當於義大利或沙烏地阿拉伯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根據《自然》雜誌報道,截至 2020 年 4 月,擁有廉價電力和設備的中國公司經營全球 78.89% 的比特幣業務。

研究稱,中國約 40% 的比特幣礦場由燃煤電力供電,其餘則使用再生能源。

但研究警告稱,這些煤炭密集型設施規模如此之大,最終可能會破壞北京的環境承諾,到 2030 年達到碳排放高峰並在 2060 年實現碳中和。

破壞減排努力

中國科學院研究報告合著者王首陽告訴法新社:“中國對比特幣的密集開發很快就會成為一種威脅,可能會破壞減排努力。”

他表示,中國政府應專注於升級電網,以確保再生能源的穩定供應。

「由於中國清潔能源地區的能源價格低於燃煤地區,『礦工』——運行電腦硬體進行數學計算並參與網絡,目的是獲得比特幣獎勵——應該更多的動力轉向清潔能源地區,」他補充道。

根據劍橋大學的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今年比特幣挖礦業預計消耗全球總發電量的 0.6%,超過挪威每年的需求量。

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五倍,在 3 月達到了超過 61,000 美元(70,000 歐元)的歷史新高,目前徘徊在 60,000 美元(69,000 歐元)大關下方。

考慮到可以獲得的利潤,王認為徵收碳稅不足以威懾礦工。

2019年,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以打擊洗錢活動。但比特幣「挖礦」仍然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