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高等法院取消了該市對這一活動的官方禁令後,法蘭克福舉行了一場紀念10 月7 日襲擊事件以及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戰爭爆發週年紀念的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吸引了數千人參加。
阻止示威活動的決定是由該市市長邁克·約瑟夫領導的,他表示,在周年紀念日舉行抗議活動是“挑釁性的”,可能構成反猶太主義,並有可能煽動犯罪行為。
該市高等法院推翻了該禁令,稱法蘭克福市「誤判了憲法規定的集會和言論自由權」。
黑森州行政法院維持了這一判決,稱儘管登記抗議者的言論可能被視為挑釁甚至反猶太主義,但它們未能表現出「犯罪相關性」。
法院補充說,抗議活動似乎也不構成任何警方介入無法解決的直接危險。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示威者人數達數千人,揮舞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國旗,在法蘭克福市中心遊行。
據報道,抗議者高喊「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這句話極具爭議性,德國警方經常以此為理由拒絕批准有組織的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
口水戰
這個口號指的是東邊約旦河和西邊地中海之間的土地,該地區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被佔領土。
有些人聲稱,該表達呼籲消滅以色列,有些人則表示,這只是巴勒斯坦人表達他們渴望建立一個能夠作為平等公民生活的國家的一種方式。
去年 11 月,內政部長南希·費瑟 (Nancy Faeser) 禁止使用該短語,稱其為“哈馬斯口號”後,德國法院對這句話的解釋既嚴厲又嚴厲。
巴伐利亞法院裁定,希望使用該口號的慕尼黑抗議活動可以繼續進行,理由是集會自由的重要性。
然而8月,22歲的德裔伊朗人艾娃·莫耶里(Ava Moayeri)在柏林集會上大聲喊叫後被勒令支付600歐元的罰款。
該案法官得出的結論是,這句話構成了對以色列生存權的否定和對哈馬斯的支持,並補充說,德國尤其有國家義務,讓猶太人在大屠殺中感到「安全」。
莫耶里的律師表示,這項判決是「國家鎮壓」抗議者的勝利,他的團隊將提出上訴。
上週,德國內政部進一步嚴厲打擊,宣布了新規定,規定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評論甚至點讚該口號的個人將沒有資格獲得德國公民身份,因為德國在六月首次允許雙重國籍。
德國活動人士認為,警方對親巴勒斯坦抗議者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影片似乎顯示警察在類似集會上毆打抗議者,而德國正在努力平衡言論自由與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所說的「歷史性的自由」。
法蘭克福的抗議活動與襲擊週年紀念日期間德國城市的其他抗議活動如出一轍,其中包括柏林的一場抗議活動,抗議者發射煙火並縱火汽車輪胎,導致四人被拘留。
據當地媒體報道,在斯圖加特,一名 45 歲男子在參加約 200 人的集會後因戴口罩被捕。
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戰爭引發了世界各地的示威遊行,始於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攻擊,造成1200人死亡、200多人被綁架。
據當地衛生部門稱,以色列為報復襲擊而對加薩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轟炸,已導致超過 41,000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戰爭現已擴大到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襲擊不僅襲擊了黎巴嫩南部,甚至襲擊了首都貝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