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中,歐洲能否再次接受強制服兵役?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關於強制性兵役的辯論在整個歐洲都浮出水面,許多國家都重新考慮徵兵是否可以加強其國家安全。

在十九世紀和20世紀,歐洲大眾軍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男性的普遍徵兵。但是在冷戰之後,這些大規模軍隊被系統地縮小規模。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說,在此期間,西歐的軍事支出從平均2.4%降至1.6%。

1990年,僅西德就擁有215個戰鬥營。然而,到2023年,儘管德國統一了,但這個數字卻跌至31營,這一數字驚人地減少了84%。

意大利和英國也經歷了類似的下降。意大利營的數量下降了67%,而英國營幾乎減半。

假設是歐洲大規模衝突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相對和平與穩定的時代。

但是,最近的地緣政治發展,尤其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迫使人們進行了重新評估。隨著國防預算的減少,歐洲軍隊甚至對傳統威脅做出反應的準備和能力現在受到質疑。

儘管歐洲的政策分析師和一些政府越來越多地承認,區域安全和國防的現狀不再可持續,但強制兵役是否有作用,意見有所不同。

儘管像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樣的東歐國家已經重新引入了某種形式的徵兵,但這個想法在西歐一直受到關注。

德國於1956年提出了強制性徵兵,要求18歲以上的男性服役一年。作為節省成本措施的一部分,這種做法逐漸被淘汰,並最終在2011年被廢除,但是現在正在討論各種形式的強制服兵役。

德國預備役士兵協會主席帕特里克·斯金堡(Patrick Sensburg)告訴EuroNews該國應為年輕人提供強制性服務年。

他說:“德國需要強大的整體防禦和相關的可持續性,以實現嚴重和可信的威懾力量。” “這並不是要重新引入舊徵兵,而是一項廣泛而一般的服務,其中包括所有級別的民事和軍事辯護。”

他強調,該模型將增加預備役人員的數量,確保更快的部署率,從而阻止潛在的侵略者。

Sensburg還承認與重新引入強制性服務有關的巨大成本,但認為無所作為會更加昂貴。

多年來,歐洲武裝部隊一直在假設任何未來的衝突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先進技術。

領導蘭德歐洲的國防勞動力和武裝部隊社區研究組合的琳達·斯帕科娃(Linda Slapakova)強調了重新引入國民服務的複雜性。

她告訴Euronews:“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無疑使更多國家考慮了增強軍事能力的新途徑,其中可能包括某種形式的徵兵或國民服務。”

但是,她還強調,國民服務差異很大,並不總是涉及所有年輕人的強制性服兵役。

一些國家,例如奧地利,在軍事和民用服務部之間提供了選擇,這種模式可能對其他國家對徵兵或強制性服務的社會和政治含義感到不安。

哪些歐洲國家保持強制性徵兵?

近年來恢復強制性服務的人包括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瑞典。

塞浦路斯,希臘,土耳其,奧地利,瑞士,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和挪威從未暫停徵兵。

挪威和瑞典實施了所謂的選擇性強制徵兵,該系統是根據他們的動機和資格選擇兵役的候選人。

荷蘭和德國的官員對“瑞典模式”表示欽佩,並表示有興趣實施類似的強制性服務。

歐洲人願意為自己的國家而戰嗎?

然而,在整個辯論中陷入困境是歐洲公民實際願意接受的政策的問題。

關於徵兵的辯論反映了有關兵役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的更廣泛問題。最近蓋洛普民意調查透露,在戰爭時,只有32%的歐盟公民願意捍衛自己的國家。

“即使徵兵將有助於解決軍事招募問題,在許多國家,它在社會和政治上可能引起爭議,以增强两極分化,導致反對或社會/政治動盪,並破壞可以從中獲得的更廣泛的安全利益它。” Slapakova說。

她說,儘管一些國家將國民服務視為增強社會凝聚力和韌性的一種手段,但這些影響很難衡量。

她建議,具有個人主義文化的國家和幾乎沒有集體方法的國家安全方法的傳統可能在短期內有效地實施徵兵。